德谟克利特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9-04 属于: 西方哲学辞典
【生卒】:约前460—前370

【介绍】: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之一。生于阿布德拉城一个富裕的奴隶主家庭。他曾到过埃及、巴比伦、波斯等国。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146页)他的学识渊博,著作很多,但均已失散,现在仅存一些零散片断。他在政治上拥护奴隶主民主制,反对贵族专制。他说:“在一种民主制度中受贫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一样。”他关心生产的发展,重视科学的进步。

德谟克利特继承以前的唯物主义,提出了原子和虚空是万物本原的思想。他认为,原子是无限多的、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微粒,其根本属性就是“充实性”;原子无质上的区别,只有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差异;虚空的性质和原子相反,它不具有“充实性”,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和条件。他把原子称为“存在”,把虚空称为“非存在”,但他认为二者都是实在的,非存在不是不存在的。他认为由于原子能自己运动,因此,无限多的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进行凌乱而急剧的运动着,互相碰撞便形成了世界及其中的一切事物。这就是说,原子结合产生物体;原子分离物体消失。所以,他肯定日、月、星、辰以至灵魂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都是有生有灭的。一切都是由必然性产生的,而不是神创造的。

德谟克利特在原子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影象说。他认为从构成事物的原子群中不断流射事物的影象,这些影象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他说:“感觉和思想是由透入我们之中的影象产生的。”他还把认识分“暧昧的认识”和“真理的认识”,前者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后者才能认识到原子和虚空。他虽然区分了两种认识,并且看到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入,但他最后还是忽视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夸大了理性认识的作用,并且把由感性认识而得来的色、味、香、声说成是主观的,不真实的。

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列宁曾把唯物主义发展路线称为“德谟克利特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