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思潮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16页(700字)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儿童文学领域发生的具有广泛社会倾向性的思想潮流或运动。

一般来说,这是由于同时代的某些文学家在相同或相近的世界观指导下,或对现实的感受相似,或反映生活的创作方法相仿,或追求的艺术趣味相一致而形成的。儿童文学思潮是历史范畴。它的兴衰起落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都和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变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思潮紧密相连。如在中国,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以《儿童世界》、《小说月报》为阵地所掀起的“为后来者”、“为将来的世界”的“儿童文学运动”,就是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为首的文学研究会的进步作家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在共同的“为人生”的文学宗旨的指导下形成的,是“五四”运动提倡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反映。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儿童文学思潮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儿童文学思潮。

如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迅速反映现实、表现民族苦难和斗争的儿童戏剧、小说的创作潮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现于塑造具有独立、创造意识的少年儿童形象的儿童文学中的现代意识等等。有的以创作方法为标志,有的表现为一种创作思想。

进步的儿童文学思潮都积极地推动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历史上落后、反动的儿童文学思潮对儿童文学发展则起阻碍作用。

任何时代儿童文学思潮的形成,除了社会历史运动的客观原因以外,文学家的主观能动作用也极其重要。儿童文学作家的审美理想、创作才能、创作实践以及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儿童文学思潮的产生、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