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途径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协工作简明辞典》第49页(1022字)

也称学术交流渠道,是借助于它们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和其他方式,进行情报信息的交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交流渠道和形式。

国内未见对学术交流途径分类的专门报道。国外学者把学术交流途径分为两大类。一类称正式途径,即借助于科学图书、科学文献、科学报告、发明说明书、情报出版物等科学技术文献进行学术交流,也称学术交流的正式过程。另一类称非正式途径,是由科学家和专家直接完成的过程。如专家之间的对话、书信往来、参观、讲演、学术讨论会、出版物预印本、论文等等。这种交流过程称为学术交流的非正式过程或称非正式渠道。

学术交流的正式过程在交流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些科技文献,是衡量一门学科或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科技人员都需要系统地阅读有关的科技文献,从中得到科研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思想,这也是科技人员取得科技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科协和学会进行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上述两类内容。作为群众团体,以非正式交流途径的活动内容居多。非正式过程一般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所起的作用是独特的。其共同的特征是,它们都带有明显的个体性质。

因此,既不能与研究工作本身分开,又不能仅由负责解决科技信息课题的人们用正式的方法去完成。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美国社会学家H·门译尔将它们统称为“非正式过程”,以区别于利用科技文献为基础的“正式过程”。

美国专家W·M·卡尔森和D·普赖斯分析,科学家和专家的信息的来源,70%~80%是在资料正式报道之前,通过讨论会、年会、出版物预印本以及专家口头对话获得的。美国学者R·罗森布拉姆和F·沃立克,曾向四家公司工作的3200名科学家、工程师和学会会员调查,通过个人接触获得的科技信息占全部科技信息的53%。

美国国防部对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研制、实验和鉴定的600名工程师进行了调查,通过非正式渠道所获得的科技信息占41%。非正式交流渠道所表现的优点是:1.获取信息的速度最快;2.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针对性;3.传递信息能及时反馈;4.能了解到未写入论文中的有关细节,启发联想和产生新思想。

但是,也存在缺点,主要是对于它们所传播的科技信息的价值、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程度,缺乏监督机构真正的评价和检验。因此,科学家反对过分夸大学术交流非正式渠道的作用。

上一篇:科学文摘 下一篇:学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