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理解科学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协工作简明辞典》第64页(883字)

近代科学技术诞生以来,许多科技工作者为了让公众了解科学技术,他们走出研究室和实验室,通过演讲、报告、撰写科技文章等形式把科学技术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传播给千家万户。

在较长一段时间,由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很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了解不多。随着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日益关注和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公众科技素养的提高在产品质量、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乃至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文明中显示了积极的作用。80年代以来,美、英等发达国家把科普活动扩展为“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在西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迅速波及世界。与科普概念不同的是,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注重公众本身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公众应是科技实践的主体。

因此能够较好的地反映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反映出科学技术普及的效果和作用,反映出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比较完善地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作用和影响。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这一活动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一些发达国家把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看成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和未来世纪竞争的关键。

促进公众科学技术素养的提高和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是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活动的主要内容。

目前,世界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各种相应的组织,以扎实有效地推动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活动的开展。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资助下,芝加哥科学院于1992年6月成立了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1986年,英国皇家学会、大不列颠协会和英国科学促进会联合组建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其宗旨:一是为提高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的水平提供广泛的指导;二是借助社会的各界力量和通过各种普及手段,开展非正规科技教育,如加强科技馆的展览、教育、示范作用以及提高公众的动手能力,举办科学技术节等;三是在国内开展公众科学素养和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的调查,以此来了解在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方面的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并把调查结果纳入国家科技指标,作为制定科技政策的依据。

上一篇:头脑风暴法 下一篇:科学考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