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协工作简明辞典》第156页(751字)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简称国科联)成立于1931年,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国际研究理事会,是国际上最大的、有重要影响的非政府科学团体。

至1994年初有72个全国性会员、10个准全国性会员和10个观察员以及23个科学联合会会员和29个科学团体准会员。

国科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科学事业的发展。它把倡仪和组织跨学科的国际合作,协调国际间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作为实现其宗旨的重要手段。国科联通过制订重点计划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变化)、世界气候计划、岩石圈计划、国际空间年以及设立专业委员会如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科技数据委员会来组织、协调跨学科的国际间合作,而其科学联合会会员则负责组织、协调各自领域的国际间合作。

1973年1月,国科联主席库伦致函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希望与我建立密切联系,并于同年10月访华,与中国科协就恢复我会员资格问题进行会谈。1982年9月,国科联第19届全体大会一致通过恢复中国的全国性会员资格。1984年9月,国科联召开第20届大会,中国科协副主席曹天钦当选为该会总务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会委员,后连任至1988年。1988年9月,国科联第22届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位于中国台北的研究院派出3名代表出席本届大会,这是第一次中国台湾的正式科技代表团来大陆参加非政府国际科技会议。1990年国科联第23届大会上,中国科协代表孙鸿烈当选为该会总务委员会委员。1993年国科联第24届大会上孙鸿烈当选为该会副主席,顾方舟当选为总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及有关学会积极参加国科联和下属科学联合会所组织的活动。

上一篇:接待工作 下一篇:涉外活动中的礼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