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柴科夫斯基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306页(721字)

【介绍】: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国伟大作曲家。

生于乌拉尔的沃特金斯克一贵族家庭。自幼接触音乐,10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1850年入彼得堡法律学校学法律,其间热衷研习音乐。1859年毕业后,一度在司法部任职。

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鲁宾斯坦、扎连芭等人学作曲。186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作品康塔塔《欢乐颂》获银牌奖。毕业后应鲁宾斯坦之邀执教于新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其时与列·托尔斯泰及“强力集团”的成员李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有过交往,这对其创作影响极大。1876年结识富孀梅克夫人,受其资助,辞去教师职务,专事创作。亦曾去德、捷、法、英、美等国演出,声名大振。1893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1月病逝。

他生活在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时期,并深受俄国贵族教育及西欧资本主义的影响,作品多反映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沙皇统治下渴求个人幸福的意愿和惶惑苦闷的心绪,晚年矛盾、阴悒情绪日重。一生音乐活动甚丰,在音乐的各种体裁上均创作其极优秀的作品。主要有歌剧《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亦称“悲怆”),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曲《暴风雨》、《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及《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及室内乐、歌曲等。其音乐着重内心刻画,充满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旋律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格,音乐形象真挚、感人。其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由衷喜爱,众多作品至今上演不衰。

上一篇:长城谣 下一篇:长鼓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