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汉剧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783页(610字)

中国戏曲剧种。

流行于湖北省境内长江、汉水流域及河南湖南陕西四川部分地区。清代中叶,二簧与西皮两种腔调交融而成一个声腔系统,称为皮簧。湖北旧称楚调、汉调,1912年后改称汉剧或江戏。

初在湖北形成襄河、荆河、府河、汉河四支流派。

它们在方言上稍有差别,在演出上特色各异。其间互相争胜与吸收,推动汉剧发展和壮大。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兼有吹腔、杂曲、小调。曲牌分唢呐、笛子、丝弦3种,共有400余首。

文场以胡琴、二胡、月琴、三弦为4大件,另有笛子、琵琶、唢呐;武场以锣、钹为主,兼用锣的“川打”,颇具特色。脚色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10大行。

辛亥革命后,汉剧一度兴盛。1927年大革命时期,武汉出现一批汉剧女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汉剧艺人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多个汉剧团相继成立。1962年,武汉汉剧团成立,主要演员有陈伯华、吴天保、胡佳林、李罗克等。汉剧历史上着名演员另有余洪元、董瑶阶、刘炳南、余洪奎、钱文奎、李彩云等。

剧目早期以本戏为主,多是历史演义故事和民间传说,后改为折子戏。传统剧目现存660多个,整理加工的代表作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哭祖庙》、《磐河桥》。

另有新编历史剧《闯王旗》及新编或移植的现代戏《血债血还》、《红色娘子军》、《金沙江畔》、《高山松》、《春江渡》、《蔡九赔鸭》及《借》等。

上一篇:汉宫秋 下一篇:杭州滩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