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粤剧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936页(676字)

中国戏曲剧种。

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大洋洲及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亦有该剧种流传。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传入广东,形成“广腔”。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梆子腔、徽调盛行。“本地班”遂在此基础上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粤剧形成。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粤剧艺人响应参加,遭清政府屠戮。

该剧绝响长达15年。恢复演出后,剧目内容及演唱艺术发生变化,与现实生活切近。

后吸收话剧、歌剧及电影等艺术养份,表演更富于生活气息。

其基本声腔为“梆簧”,保留弋阳腔与昆腔部分曲牌、广东民间说唱曲调和民间小曲,用广东方言演唱,地方色彩浓厚。

脚色行当原为10大行,1920年前后精简为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习称“六柱制”。表演保持早期特点,粗犷、质朴。

名演员各怀绝技。1949年前,粤剧一度在城市舞台充斥商业化气息,优秀艺术传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恢复、继承其优秀传统,艺术上进行全面革新。1958年,广东粤剧院成立。其传统剧目早期有“江湖十八本”、“新江湖十八本”、“大排场十八本”等,后有根据西方电影、小说改编剧目出现。经整理后,传统剧目《平贵别窑》、《凤仪亭》、《赵子催归》、《宝莲灯》、《西河会》、《罗成写书》及《搜书院》、《关汉卿》、现代戏《山乡风云》等较有影响。

百年来着名演员有李文茂、邝新华、萧丽湘、千里驹、李雪芳、苏州妹、靓元亨、薛觉先、师曾、白驹荣、桂名扬、廖侠怀、红线女、罗品超、文觉非、陈笑风、新马师曾、何非凡、林家声等。

上一篇:粤曲 下一篇:越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