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红楼梦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099页(1307字)

中国清代着名长篇小说。

曹雪芹着,高鹗(?)续补。曹氏原作成书于18世纪中期,为未竟之作。初以抄本流传,今见抄本多不完整,考知约为80回。多附“脂砚斋”等人批语,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今人称之为“脂评本”,今见者达12种之多。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将曹氏原作并高鹗(?)续补作合刊。成120回,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程甲本),第二年又修订出版(程乙本),遂广为流行,版本日多;统称“程高本”。

《红楼梦》以兼具官僚、贵族、庄园主和皇亲诸多特点的封建家庭贾府为中心,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命运遭际的描绘,展示18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历史图景。对当时社会的各阶层人物,上至皇妃国公,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刻画入微。

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的描写最为突出,极具感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作品展示他们生活的现实社会和家庭环境,刻画他们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揭示他们的家庭悲剧、性格悲剧和爱情悲剧,表现了鲜明的爱憎倾向和深厚的社会内容。全书刻画人物400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不下几十个,堪称艺术典型的人物十几个。贾母贾政贾赦贾珍王熙凤等贾府主子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贵族青年形象,晴雯袭人、鸳鸯、司棋等贾府女奴形象无不生动活跃,真实而富于个性,既具有典型的共性特征,又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和成就,敢于如实写,使叙述与描写天然浑成,有如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作品以封建家庭的日常生活的描写为基础,把诸多人物的性格遭际的刻画置于一定的现实社会和家庭环境中,透过典型封建家庭命运的剖析,反映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现实,揭示当时某些具有本质特点的社会现象和发展的趋势,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创造性。《红楼梦》以一书而包容、文、词、曲等中国古代文学诸种体裁,又广泛应用白描、对比及细节描写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表现方法,补充发挥,相互映衬,堪称集中国古代文学精华之大成。《红楼梦》体制宏伟,结构巧妙细密,构思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是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高峰。

曹氏创作未竟,《红楼梦》即以抄本流传,“脂砚斋”等人又加评点,遂开“红学”端倪。刊刻行世后,影响日剧,封建统治者视其为洪水猛兽,屡加禁黜歪曲;渴求自由的青年则奉为珍宝,产生共鸣。其后200年间,评论研究及续作者不断,以一书而形成专门的学问,成为中国及世界文学中不可多见的现象。随世界文化交流的发展,“红学”亦成世界文化现象,与莎士比亚研究相与媲美。《红楼梦》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巨着,曹雪芹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文学巨匠,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惜曹氏生前未能完成伟业,高鹗(?)续作40回揣摹前80回暗示和意图,一一交待人物结局,完成宝玉、黛玉爱情悲剧描写,使全书有头有尾,有助流传,堪称有功。又续书写宝玉中举,贾府家道复兴等,似与曹氏原意不合。续作人物刻画、情节描写亦多庸俗笔墨,文彩手段均不及原作,当亦事实,后人褒贬有词,未尽相同。

上一篇:洪仁玕 下一篇:洪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