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密茨凯维支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212页(667字)

【介绍】:

亚当·密茨凯维支(1798-1855),波兰人、民族解放运动革命家。

生于立陶宛一个贵族家庭。童年在故乡度过,接触了丰富的民歌民谣。受爱国思想熏陶,自幼热爱故乡。

1815年入维尔诺大学,加入学生秘密团体“爱学社”和“爱德社”,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此间开始文学创作。早期诗歌受伏尔泰思想和古典主义影响。

在中学任教期间,阅读了大量西欧浪漫主义作品。后逐渐摆脱了自由主义和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

1820年写的《青春颂》,成为后来华沙起义的战歌。

1822年第一部《诗歌集》出版。它标志着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诗歌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受到了下层人民的欢迎。

1823年后,被逮捕、流放。在流放地结识了一些俄国作家和诗人,并与十二月党人建立了联系。此后,发表了《十四行诗集》、《康拉德·华伦洛德》、诗剧《先人祭》及长诗《塔杜施先生》等。《先人祭》第3部和《塔杜施先生》是他的代表作。

前者歌颂了革命青年顽强的斗争精神,揭露了沙俄和波兰统治者的残暴与反动;后者描绘了波兰贵族生活和矛盾,反映了爱国志士英勇不屈的斗争。此后停止了诗歌创作,转入社会活动。主编过报刊。几度充任教授。因流亡生活而产生失望情绪,并一度信奉宗教。1848年革命后,摆脱神秘主义影响,积极投身革命斗争。

1855年病逝于君士坦丁堡。密茨凯维支的诗歌继承了波兰古典诗人和欧洲浪漫主义诗人的传统,注意汲取民歌精华。

意境博大宏伟,富于奇异的东方色彩。语言简洁、铿锵。把波兰民族诗歌推向新的高峰,在世界文学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米斯特拉尔 下一篇:苗族史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