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三侠五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268页(572字)

中国近代长篇小说。

原名《忠烈侠义传》,120回。署石玉昆述。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咸丰同治间着名说书人。卷首有问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后近代学者俞樾“援据史传,订正俗说”,重撰第一回,改名《七侠五义》,于光绪十五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两种本流传。小说所写,是宋朝包拯审案断狱、安境保民,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

包拯,庐州合肥人,北宋仁宗时曾任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知开封府时,以廉洁着称。宋元以来不断有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明末出现《龙图公案》,已是关于包公审案断狱的短篇故事集,其中不少是民间传说,并掺杂有冥灵迷信、荒诞不经的内容。

《三侠五义》中的包拯形象,多取材于民间传说,亦承袭了迷信荒诞部分,再加虚构,将短篇连为长篇。故事内容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书中侠客义士均是依附于官府正面人物,他们与奸邪势力斗争,除暴安良为民伸冤。小说明显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贤明政治的渴望。《三侠五义》在艺术上也较成功,语言明快生动、口语化,人物刻划各具特色,富于世俗生活气息。是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影响十分广泛。《三侠五义》有建国后铅印本。《七侠五义》有1980年北京宝文堂铅印本。

上一篇:三分法 下一篇:塞林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