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夏完淳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364页(720字)

【生卒】:1631—1647

【介绍】:

中国南明爱国人。

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父允彝是江南名士,为明末几社领袖,主持清议,抨击时政,极得人望,清军陷松江后投水殉难。完淳深受其父影响,自幼矢志忠义,崇尚名节。

他聪颖早熟,天资极高,5岁读经史,7岁作诗文,不满10岁,即能抵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娓娓可听。12岁拜陈子为师,“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谈军国事,凿凿奇中”,又与有志少年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为几社后继。

顺治二年(1645),随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败后又与陈子龙重组义军,上书南明鲁王,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太湖吴军事参谋。败后归乡,顺治四年(1647)夏,在故乡被捕,英勇就义,死时年仅17岁。

完淳文学成就突出,前期诗作受陈子龙影响,有复古拟古倾向。明亡后,诗文直面人生,正视现实,与前期迥然有别。其诗沉郁悲凉,抒写国破家亡之悲,英雄末路之哀,摧惨人心,极为感人。《别云间》诗抒写诗人临难就义前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细林夜哭》诗回顾抗清斗争生活,痛悼为国捐躯的恩师陈子龙,慷慨悲壮,催人泪下。

其文才情富健,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土室余论》等抒写亡国亡家之痛,表达百折不回的战斗意志和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其忠肝义胆,感人至切。其词气壮语俊,情厚调高,亦为明词中不多见。完淳历改朝换代的变迁,虽生命短促,战斗激烈无暇,但着述丰富,今存赋12篇,文12篇,诗337首,词41篇,曲4篇。有《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集》、《续幸存录》等多种集子传世。

近人辑其作品成《夏完淳集》。

上一篇:现代派 下一篇:现代史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