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秋审

书籍:法律辞典

清代每年秋天由朝廷派员会审外省死刑重犯的制度。秋审直接沿袭明英宗天顺年间创始的朝审。朝审、秋审均源于唐制。唐代规定立春秋分停止决囚,同时对即决(立即执行)之囚,实行三复奏的制度(《旧唐书·刑法志》)。唐时分为立决与监候。明代朝审,对死刑监候者,注一“秋”字,监候又分情实与缓决两种。清时初判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怜悯,指老幼废疾等人犯罪与因救护父母伤亡等案件)、疑难(可疑,指案情尚有可疑,须待研究决定的案件),雍正以后加入留养承祀,计为五类。刑部各司开春后将各省截止期前呈准的案件,分类编册,发交司员看详,轮递给秋审处、律例馆审核。处、馆用墨书粘签,一一详加斟酌,而后呈部堂核阅。直省各总督巡抚于应勘时,将人犯提解省城,率同在省司道,共同会勘,定拟具题。刑部在定限五月中旬以前,查阅外勘与部拟不符的别列一册。先由司议(刑部)提调(律例馆)坐办(秋审处)审议,继由堂议,六堂(刑部正副大臣,即满汉尚书、满汉左右侍郎共六人)审议。议定后,刑部将原案及法司、总督、巡抚各勘语,刊刷招册,送九卿、詹事、科道各一份。八月内定期在天安门外金水桥西会同详核,如无异议,会同将原拟陆续具题;有异议,再行签商。如有争执,由刑部回奏听候皇帝裁决。凡秋审案件,情实者,一般十月以前即被处决;可矜者,一般减为流刑、徒刑,在本年内分别执行。

上一篇:秋官下一篇:求刑权
上一篇:区别性 下一篇:区公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