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鸣虫图鉴

扎嘴

图56 扎嘴

学名:鼓翅鸣螽Uvarovites inflatus(Uvarov,1924)。

别名:尤氏鸣螽。北方叫扎嘴、扎扎、扎儿,南方叫绿姐儿、翠姐儿、姐儿、吉儿。

鼓翅鸣螽隶属直翅目ORTHOPTERA螽斯科Tettigoniidae鸣螽属。

(一)形态描述

扎嘴或称姐儿,在鸣虫中算中大型形体,而在鸣螽属中算较小身材。扎嘴外形与叫蝈蝈很相似,但身材要比大蝈蝈小三分之一。一般体长约30毫米,须长约45~50毫米,通体绿色或浅绿色、黄褐色。头部略小圆锥形,颜面略平直,前胸宽厚中等适度,前翅不及尾端,但比大蝈蝈前翅比例略长,前翅后端侧扁且略向上高突。雄虫前翅比蝈蝈发达,前翅大且向外膨胀鼓起呈三角形,故名鼓翅鸣螽。前翅尾端侧视有平截感,前翅上面有发音镜与刮片较厚呈褐黄色,前翅侧面有网状清晰翅脉,翅略薄呈透明绿色,如妇人纱裙,故有“姐儿”之爱称。后翅完全退化。腹部较大,呈绿色,腹面呈黄色或浅黄绿色。尾须很短,六足略细长,呈浅绿褐色。雌虫尾部有长产卵管,其形体酷似小蝈蝈。

(二)生活习性

扎嘴生活在草丛中和植物的枝叶间,能在植物茎秆上爬行,亦善跳跃,有趋光性。鼓翼可发声,日夜都可鸣叫,白天天越热鸣叫次数越多,且鸣声急促而音高。在后秋天冷亦能鸣叫,但鸣声略低略缓慢,单音拉长。其鸣叫声一般为“扎(第一声略低而短)扎……(第二声高而且长)”,叫两声停一下,每次双声占时约0.65秒到0.8秒。鸣叫声开始慢,叫几声后逐步加快,最后又逐渐转慢到停叫。体质好的扎嘴在寒凉的深秋,仍能一夜长鸣不已,其鸣声还能多变。在天冷慢叫时叫声与大蝈蝈叫声极为相似,有时让人难以分辨。扎嘴亦有叫鼾儿者极为难得。

(三)产地分布

范围较广,如河北的唐山、兴隆的山坡与地边草丛灌木间较多。其次是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均有。

(四)选择与饲养

挑选扎嘴,首先要选择个大体壮者,注意全须全腿全爪尖,后秋特别重视雏嫩者(可长寿过冬)。如发现肚上腹部或胸部有褐色斑点或黑褐色斑块的病虫,切不可取。扎嘴颜色有翠绿称“翡翠姐儿”,深绿称“碧绿姐儿”,褐绿称“树叶姐儿”。浅黄绿最普通,体色金黄者称“金姐儿”,极为罕见,体色红褐者亦为异色奇虫称“红姐儿”。一般是选雏嫩翠绿欲滴的“翡翠姐儿”为佳。浅黄绿者最次,多为最一般的且人老珠黄的老虫。“金姐儿”与“红姐儿”因其罕见而名贵。扎嘴因分布地区不同而有差异,生产在北京天津,河北唐山、兴隆的姐儿称“冀姐儿”,浅黄绿色、褐绿色者多。因为北方生长季短,故“冀姐儿”难长寿越冬。产于上海南方如镇江的称“苏姐儿”,身娇体小,质弱寿短,亦难越冬。只有产于山东的“鲁姐儿”,个大足壮体健寿长,后秋选雏嫩者可以越冬。

扎嘴的饲养也很讲究,有人对姐儿的重视超过蝈蝈,因姐儿体态比蝈蝈俊秀,叫声多样,不像蝈蝈那样吵人。但姐儿体质弱,饲养要仔细,夏天热时应放在铁丝笼或竹笼内,置于阴凉处,勿在日光下暴晒,注意通风。入秋后天气渐凉,早晚天冷,如发现行动迟缓,宜及早放在葫芦里或竹罐竹筒内保温。放虫容器不宜过大,防虫在器内爬来爬去,过多消耗体力或跳跃易折肢断腿。容器内部应为毛糙麻面,让虫爪能抓得住不打滑,有利于保存爪锋完整。在养冬虫的葫芦中,专有扎嘴葫芦,葫芦形宽短,口大颈短,大口框大蒙心。前人多年经验证明用这种葫芦畜养扎嘴,有助于扎嘴鸣叫、保温与越冬。

扎嘴为植食性或杂食性昆虫。在前秋可喂毛豆、南瓜、北瓜等瓜类的瓜瓤、瓜花,新鲜水果的果肉(如苹果),亦可更换粥粒米饭粒。晚秋可喂米饭、菜叶及黄豆、肝等研碎的流体食,甚至可喂适量荤食玉米虫等,可丰富营养,延长扎嘴寿命。

上一篇:蝈蝈 下一篇:纺织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