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示要》

十力论经学和中国思想史的著作。写于1944年。次年,中国哲学会作为中国哲学丛书甲集之三交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1949年由上海正中书局出版。版本以后者为佳。凡3卷。卷一论“经为常道不可不读”;卷二论“读经应取之态度”;卷三“略说六经大义”。作者疏于考据,而善于发挥微言大义。认为六经是中国文化根柢,《易》为五经之源,《大学》为六经之宗要。特拈出《周易》、《春秋》、《周官》、《礼运》加以疏释,发掘其中自由、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精神,批判秦汉以降的君主专制制度及其思想钳制。作者认为,先秦儒学经典中之“天命”、“天道”与“性”是一非二,即为万物之本和吾人所以生之理。“夫道生生也,生天生地生人只是此道。……以来,历圣相承,逮于孔子,皆从人生日用中敦笃践履而后旷然默喻于斯。至哉道也!生生不息,真常维极。反己自识,则万化在我。万物同体。仁覆天下而我无功名,本性自足而脱然离系。夫经之所明者,常道也。常道如何可废?”(《读经示要》)作者肯定汉学、宋学各自的贡献,尤其推重宋明儒者反己体认的内圣之学,又批评其守静窒欲主张。对朱子学和阳明学多有发挥,在心即理上认同阳明,在格物学上认同朱子。赞扬王夫之黄宗羲等明末清初诸大儒的革新精神和实学风格,认为晚明是继晚周之后中国文化又一黄金时代,足以下接西学。在文化观上,既不同意“西化派”,又不同意“国粹派”,主张以民族精神为主体融贯中西。阐发《新唯识论》思想,是晚年著作《论六经》和《原儒》的先导。近有台北广文书局1960年5月影印本、台北明文书局1984年7月重排本。收入湖北教育出版社《熊十力全集》。

上一篇:小统大统 下一篇:实理明则公法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