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本动

物质世界具有自己运动的能力,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明末清初王夫之关于动静学说的命题。出自《周易外传·系辞下传》第五章:“太虚者,本动者也。动以入动,不息不滞。”“太虚”,指广大的太空。“太虚即气,絪缊之本体。”(《张子正蒙注·太和篇》)可见,太虚本动就是说气具有自己运动的能力。气所以能够自己运动,是因为内部具有阴阳两种不同的势力,它们互相感应就成了气自我运动的动因。气中的阴阳对立和气一样是永恒存在的,所以运动也是永恒存在的。运动既是自然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的本质属性,君子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进德不止。所以他说:“天下日动而君子日生,天下日生而君子日动。动者,道之枢,德之牖也。”(《周易外传》卷六)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思问录·内篇》);“动而不离乎静之存,静而皆备其动之理”(《张子正蒙注·诚明篇》),静止是与运动相对而言的,它从运动转化而来,又内在地包含着运动的趋势,运动和静止是互相包含的。所以,王夫之反对“废然之静”,即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他批评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观点是叫人们“与死为灭,与鬼为幽”(《周易外传·系辞下传》)。王夫之的动静观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深刻认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