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

乾隆年间总结经学演变和评价经部著作的重要论著。《四库全书》纂修期间,纂修官对采人全书的书籍和一些未采入的书籍,都分别编了提要。提要内容大致包括: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辨订“文字增删,篇帙分合”(《四库提要叙例》)。各书提要都经过反复修改、磨勘才最后定稿,使之更加符合清朝官方的观点和崇尚汉学的学术趋向;同时,这些提要又凝聚着众多纂修官的学识和心血,提要钩玄,提纲挈领,把著录、存目的几千种书籍统括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做了有系统的分类编排,在总结学术源流上有重要价值。

总结经学演变 经部提要共分易、书、、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10类,总共著录经部书籍1774种,19685卷,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重要的经学著作。前面冠以总序,各类有小序。经部总序扼要地将两千年经学的演变归纳为6个阶段:①两汉经学重视专门传授、互相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也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②魏晋至北宋初年,先有王弼、王肃持不同于汉儒的观点解经,唐代孔颖达、贾公彦、啖助、赵匡及北宋初孙复、刘敞等,各有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杂’”;③两宋理学盛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④自宋末至明初,学派区分,门户森严,“驱除异己,务定一尊”,“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党’”;⑤明代陆王心学盛行,“材辨聪明,激而横决”,“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⑥清初以来,学者反对明代空疏学风,“引古义以抵其隙”,“其学征实不诬,及其弊也‘琐’”。所划分的阶段和论述经学风气的演变都确有根据,总结各阶段学风的流弊尤为中肯。

辨章学术和持论所偏 经部各小类序和书籍提要注重总结学派的分合,对于一些长期争论的问题,则参考众说,加以论定。《易》类小序将历代流派复杂的易学著作,总结为“两派六宗”。《诗》毛传作者何人,以往有毛亨、毛苌二说,反复辩诘。提要“参稽众说,定作传者为毛亨”。对于汉学、宋学的门户之争,提要作者虽表示加以调和,主张“论有可采,并录存之,以消融数百年之门户”,“本汉儒之注疏,而佐以宋儒之义理,亦无可疑也”,但实际做法是偏重于汉学,强调汉儒的训诂难以超越,故“今所采辑,则尊汉者居多焉”。近代学者对此评论说:“四库馆就是汉学家大本营,《四库提要》是汉学思想的结晶体。”(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