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

【生卒】:1562~1626

【介绍】:

明代理学家、东林学派的创建者。初字云从,后字存之,别号景逸,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因直言被谪,家居不仕近30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与顾宪成、顾允成重建东林书院后,著书讲学,抨击谈空说玄、引儒入释之风,提倡治国济世的务实之学,被尊为“一时儒者之宗”。顾宪成病逝后,东林书院以他为首。天启元年(1621)复被起用,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受魏忠贤迫害而罢官还乡。天启六年,又以“东林邪党”罪而在被捕前投水自沉。

高攀的理学思想是修正程学,以“理”为本,以太极为“理之极至处”,又受张载影响,认为“气”为天地万物生成之材料,是形成宇宙万物千差万别的原因。认为,学问的目的在于知性,知性在于明善,“善即天理”(《高子遗书·为善说》),而“为善者乃是仁义礼智之事也,明此之谓明善,为此之谓为善。明此以立其体,为之以致其用”(同上)。故必须“复性”、“尽性”,通过学习以变化气质求得恢复“天地之性”(至善之理)。据此,他对王学“无善无恶”之说辩难,揭露管志道“三教统一”说的目的是以佛代儒。高攀龙尤其强调后天从事学习和实践的意义,指出学习必须由格物穷理入手,格物主要目的在于“穷究到天理极至处,即至善也”(《答方本庵》),但格物对象也包括自然界,“一草一木是格物事”,主张要格“一草一木之理”(《答顾泾阳先生论格物》)。他提倡本体与功夫并重,“不识本体皆差工(功)夫”,“不做工夫皆假本体”(《与薛用章一》)。针对王学的虚病,要求“吾辈当相与稽弊而反(返)之于实”(《阳明说辨》)。高攀龙指出治学目的是经世致用,故欲求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且“学问通不得百姓日用便不是学问”(《东林会语》)。他主张“学问必须躬行实践方有益”,“学问不贵空谈而贵实行”(《东林论学语下》),倡导“真”和“老实”,要求名实一致,反对虚假。高攀龙的务实致用学说,对于东林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和明末清初务实学风产生相当影响,促进了实学思潮的兴起。高攀龙著述甚多,有《东林讲义札记》、《周易孔义》、《毛集注》、《春秋集注》等20余种,其门人陈龙正编有《高子遗书》。他的著作还有《朱子节要》和《张子正蒙注》等书。

上一篇:《钦定诗义折中》 下一篇:两湖书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