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生卒】:1236~1283

【介绍】:

文天祥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提供

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学家。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曾就读于吉州白鹭洲书院,从理学家欧阳巽斋学习经史。宝祐四年(1256)考中进士,上万言书陈述政治主张,得理宗赏识,特亲擢为第一名,赐状元及第。开庆元年(1259),出任宁海节度判官。时值蒙古军围攻鄂州,朝廷震动。宦官董宗臣主张迁都避敌,满朝文武无一人明言反对。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宗臣,并献御敌之策,未被采纳。后出任湖南扑刑,调任知赣州。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元军继克襄阳、樊城、芜湖等地后,入建康(南京),朝廷惊慌,谢太后急诏诸路勤王。文天祥立即组织义军,变卖家产以助军资,八月抵首都临安(杭州),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兼平江(江苏吴县)知府。是时,元军已步步逼近临安。谢太后不顾文天祥的反对,向元军投降,并任文天祥为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文天祥与元丞相据理抗辩,又怒斥南宋降臣,遂被拘禁。后于镇江逃出,由海路南下,在浙、闽一带招集部众,继续抗元。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元军遂调集重兵,一面增援前线,一面偷袭宋军后方,大败宋军。空坑(今兴国境)战役后,文天祥所部将士损失惨重,家属被俘。但他并未气馁,移兵广东,继续抗元,封少保、信国公。祥兴元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元军水陆并发,大举进攻,文天祥率部下从潮阳撤至海丰。海丰失守,于五坡岭被俘,至元十六年押至大都(今北京)。屡次拒绝元朝权臣的劝降,被囚。牢狱之中,他写下许多文,传遍京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仍遭拒绝。文天祥说:“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文山先生全集》卷十七《纪年录》)次日被杀。死后,在他衣袋中发现一首赞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的业师欧阳巽斋是个理学家,在《宋元学案》中被列为朱熹的再传弟子。为学讲求务实用世,反对浮华空疏。文天祥受欧阳巽斋影响很深,对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极其尊崇。文天祥饱读儒家经典,常以“真儒”自命,以捍卫“圣学”自期。他在自然观上主张气一元论,在认识论上主张“行先知后”。将天命解释为“自然之命”,“天理之当然者”。在人生哲学上,以闻道、得仁为理想境界,以志士、仁人、丈夫、忠臣、烈士、圣贤为奋斗目标,强调“力践”、“力行”,重视“事功”、“用世”,主张知命、立命、正命。文天祥生当国破家亡的危难时期,特别提倡气节、节操。在其诗文中,常以孔、孟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勉,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的伯夷、叔齐自况。最后,从容就义,慷慨赴死,实践了平生“求仁得仁”、“以身殉道”的誓言。他在《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也是他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在狱中所作《正气歌》也为世传诵。文天样的风概节操,曾鼓舞和激励了后世的许多志士仁人。

上一篇:黄震 下一篇:理一分殊不相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