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端临

【生卒】:1254~约1322

【介绍】:

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贵与,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其父廷鸾曾为南宋丞相枢密使,学问渊博,晚年辞官在家专事学问,对马端临从事学术研究有很大影响。马端临于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漕试得第一。两年后元军攻陷临安。宋元鼎革后,马端临即长期隐居,除短时出任慈湖、柯山两书院的山长外,余皆在家从事研究、撰著。经20余年的努力,编撰完成史学巨著《文献通考》384卷。此外,还著有《多识录》153卷、《义根守墨》3卷及《大学集传》等书。但除《文献通考》外,余书皆已失传。

马端临认为,治史要“会通”,即从历史的连续发展来研究社会食货、典章、制度的变通、张驰,进而原始要终、推寻其“故”。他看到了经济的重要地位,在《文献通考》中,对食货的叙述分量较多、地位显著。他反对各种迷信之说,认为“物之反常者,异也”,并不是神秘的祥瑞或妖异。

马端临把中国历史分为三段:唐虞之前是公天下,上下等级未分;夏商周三代是家天下,上下等级已分;自秦开始,“尺土一民皆视为已有”,为私天下。他认为,从公到私的发展不由圣人决定,而乃时代变化所致,“圣人随时制变”,“圣人不能违时”。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典章、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源流、演变的考索,特别是对宋代的典章制度等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力图找出南宋灭亡的原因。对于古代社会中进行改良、革新的人物,如商鞅王安石等,当时为“君子所羞称”,而马端临却给予了较公允的评价。在中国史学史上,马端临承继司马迁特别是杜佑郑樵的史学思想,并有所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