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羹吹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4-23 属于:ABCD式成语

    成语名称:惩羹吹齑(chenggengchuiji)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成语繁体:懲羹吹韲

    组成汉字:惩、羹、吹、齑

    成语解释: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成语示例:惩羹吹齑岂其非,亡补牢理所宜。 ◎宋·陆游《秋兴》

    语法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比喻做事过分小心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百度百科:比喻鉴于以往的教训,遇事过于小心。诗人屈原在任楚国官员时,面对日益强盛的秦国,主张联合齐国共同抗秦。但他的主张遭到统治者反对。楚怀王听信谗言,罢免了屈原的官职。后来顷襄王又把屈原流放到外地。屈原在悲愤之余,写了许多诗篇。其中《九章·惜诵》中有“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的诗句。意思是说:喝热羹时被烫过的人,心怀戒心,见了冷菜肉食也要吹一下。而自己吃了那么多苦头,为什么对楚国和楚王还那么忠诚?

    成语造句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宋 陆游《秋兴》诗)

    英语翻译:A scalded cat dreads even cold water.

    故事典故: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时担任“左徒”的官职,但是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大国齐国,共同抗秦。昏庸的楚怀王,不听忠告,反而偏信谗言,疏远屈原,并向秦国妥协。结果连连上了秦国的当,怀王最后终于死在秦国。怀王死后,他的儿子横继位为顷襄王。顷襄王像他父亲一样糊涂,竟把屈原赶出郢都,放逐到长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带。屈原始终热爱他的祖国,在被疏远、遭打击,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无时不关心着人民的生活,无时不怀念着国都郢都。他写的《九章》… [ 阅读详细]

    近义词惩羹吹虀

上一篇:乘高居险 下一篇:逞工炫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