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
成语名称:不拘一格(bujuyige)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组成汉字:不、拘、一、格
成语解释: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成语示例:不但体裁,风格,题材,表现手法可以鼓励勇于创新,甚至连主题,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 ◎秦牧《“果王”的美号》
语法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打破常规
读音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易错:格,不能写作“咯”。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百度百科:不拘一格(bù jū yī gé):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出自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
成语造句:不但体裁,风格,题材,表现手法可以鼓励勇于创新,甚至连主题,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秦牧《“果王”的美号》)
英语翻译:be not limited to one type; do not stick to one pattern
故事典故: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 [ 阅读详细]
近义词: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反义词:千篇一律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