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4-26 属于:ABCD式成语

    成语名称:分道扬镳(fendaoyangbiao)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成语繁体:分道揚鑣

    组成汉字:分、道、扬、镳

    成语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语示例: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亦向广西进发,分道扬镳,为国效力去了。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九回

    语法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正音:镳,不能读作“lù”。

    成语易错:扬,不能写作“杨”;镳,不能写作“标”。

    成语辨析:分道扬镳和“各奔前程”都有“由于志向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的意思”。不同在于分道扬镳偏重于“分手”;多用于人;“各奔前程”仅用于人。

    成语出处:《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百度百科:分道扬镳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或者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成语造句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扬镳了。

    英语翻译:separate and go different ways

    故事典故:出处:《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释义:“扬镳”,举鞭驱前进。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故事:在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阳,元… [ 阅读详细]

    近义词各奔前程风流云散

    反义词并驾齐驱志同道合

上一篇:分寸之末 下一篇:分而治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