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刻鹄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4-27 属于:ABCD式成语

    成语名称:刻鹄(huahukehu)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成语繁体:畫虎刻鵠

    组成汉字:画、虎、刻、鹄

    成语解释: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成语示例: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我徒弟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 ◎《西游记》第三七回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也。’”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百度百科:释义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杜季良、龙伯高。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狗一样。后遂以“画虎刻鹄”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反成笑柄。亦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成语造句〖示例〗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我徒弟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 ★《西游记》第三七回

    近义词画龙刻鹄

上一篇:画虎不成 下一篇:画虎类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