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5-01 属于:ABCD式成语主谓式成语

    成语名称:滥竽充数(lanyuchongshu)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成语繁体:濫竽充數

    组成汉字:滥、竽、充、数

    成语解释: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示例: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语法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读音正音:滥,不能读作“jiān”。

    成语易错:滥,不能写作“烂 ”;竽,不能写作“芋”或“竿”。

    成语辨析:滥竽充数和“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坏的冒充真的好的。但滥竽充数除表示以假乱真外;还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鱼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乱真程度高;辨别不出。

    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百度百科:滥竽充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成语造句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

    英语翻译:to masquerade as having an ability; lit. to play the yu 竽 mouth organ to make up numbers (idiom); fig. to make up the numbers with inferior products; token member of a group

    故事典故: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 [ 阅读详细]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名副其实货真价实

上一篇:兰怨桂亲 下一篇:滥竽自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