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濠州红巾军
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很快波及朱元璋的家乡。至正十二年(1352)二月,濠州出现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郭子兴是定远(今属安徽)的土豪,原籍曹州(治济阳,今山东菏泽)。他父亲从小给人卖卦相命,整年在外,到了壮年,也没娶上妻子。有一年来到定远,路过一户财主的家门口,财主请他给二女儿相命。他卜了一卦,说是大富大贵的命。财主叹口气说:这个女儿是个瞎子,还愁着嫁不出去哩!他说:你老要不嫌弃我,就把她嫁给我为妻吧。财主就把瞎女儿嫁给他,并给他一份财产。他从此在定远定居下来,家境日见富裕,养了三男一女。三个儿子长大以后“皆善殖产,由是豪里中”,拥有大量田产,成了当地有名的地主。郭子兴是三个兄弟中的老二,他看到当时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估计天下有变,便加入了白莲教,广散家财,结交豪杰,聚众烧香。刘福通起义特别是芝麻李在离定远不远的徐州、宿州起义后,他决心起兵响应。至正十二年正月十一,郭子兴联合孙德崖和俞某、曹某、潘某四人起兵于定远。定远和钟离一带的几万农民,“弃农业,执刃器”,纷纷前往投奔,“贪官污吏,莫敢谁何”。二月二十七,郭子兴等五人率领起义队伍,攻占濠州(治钟离),五个首领并称元帅。郭子兴的这支队伍也以红巾为号,“衣巾皆绛”,信奉的又是韩山童一派的白莲教,属于北方红巾军系统。
得到郭子兴红巾军攻占濠州的消息,官府急忙命令一个名叫彻里不花的蒙古军官带领3000名官军前来镇压。这支官军见郭子兴队伍人多势众,不敢攻打濠州城,而是在距城2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然后四出骚扰,到处捉拿无辜的百姓,在他们头上扎一条红巾,说是“乱民”,押到官府去请赏。老百姓纷纷呼亲唤友,跑到濠州,“相继入城”投奔郭子兴。朱元璋在於皇寺整天提心吊胆,只得东躲西藏,以免被官军当作“乱民”抓走,丢了性命。
郭子兴的队伍也同其他的起义队伍初起时一样,“哨惊(掠)四乡”,打家劫舍,既不讲纪律,也不注意斗争策略。当时的寺院拥有大量土地,残酷剥削佃农,寺院的住持又多自诩正统,对白莲教持反对、排斥态度,因而往往成为红巾军打击的对象。有一天,朱元璋外出避难,傍晚返回於皇寺,寺庙已被郭子兴队伍放火烧掉大半,只剩下伽蓝殿还完好无损。朱元璋的生活失去了依靠,下一步该怎么办?他苦苦思索,一时拿不定主意。“出为元兵,恐红军至;欲入红军,畏元兵至,两难莫敢前”。不久,有个参加红巾军的老乡汤和从濠州捎信给他,说现在兵荒马乱,人无宁居,待在乡下很不安全,何不前来入伍,或许还有活路。朱元璋看完信偷偷烧掉,翻来覆去想了好些日子,一直决断不下。后来,同屋的师兄告诉他,有人发现他收到濠州来的信,要去官府告发,劝他赶快逃走。朱元璋急得没法,找了个知心的熟人商量,问他是应该“束手以待罪”还是“奋臂而相戕”?那人劝朱元璋向菩萨讨个卦,再决定去留。朱元璋原先并不怎么相信神佛有灵,对菩萨也不那么恭敬,事到如今,只好硬着头皮试一试了。他走近伽蓝殿,看大殿内外没有其他人,便走进去,点上香,磕了头,祈求冥冥之中的菩萨给他一个启示,接着拿起神案上的两块珓来卜卦。他先卜问是出去避难还是守在庙里,卜了三次,都是否定性的凶卦,再卜问是否应该跟着红巾军造反,卜了三次,结果竟是肯定性的吉卦,于是决心去投奔起义军。当天深夜,他乘庙里几个和尚熟睡之机,偷偷走出庙门,迎着初春料峭的寒风,摸黑抄着山边田头的小道,悄悄地向西边20多里外的濠州城走去。
第二天黎明,东方的山岗上刚露出一抹鱼肚白,朱元璋来到濠州城外不远处地势稍高的地方,抬眼望去,只见城头上飘扬着几杆红色的旗帜,城门口站几个头扎红巾、身披红色战袍的哨兵,不觉心潮起伏,兴奋异常。他稍稍驻足停顿一会,便向城门走去。由于城外驻扎着元军,哨兵怀疑他是元军派来的奸细,把他捆绑起来,准备押出城外处决。朱元璋和士兵争吵起来,吸引了许多围观群众。有人把这事报告郭子兴,郭子兴骑马驰出城门,想问个究竟。他喝退哨兵,端详这个身披破袈裟的和尚,见此人身材高大,黑黑的脸盘上,高额突出,下巴比上额又长出好几分,再配上高高的颧骨,活像一个横摆着的立体形的“山”字。模样虽然不甚好看,但身体结实,双目炯炯有神,再加上那副大鼻子、大耳朵,倒也显得十分威武。郭子兴下马细问,知是於皇寺的穷和尚,是自己的部下汤和邀来投军的,就叫亲兵松绑,收下他做步卒。这一天,为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初一(阳历4月15日),朱元璋虚龄二十五岁。
元朝的黑暗统治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把朱元璋逼入存身无处、生命不保的绝境。为了寻求一条活路,这个贫苦出身的穷和尚,终于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投身到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行列,成为一名红巾军战士,并加入了白莲教。
参加郭子兴的起义队伍后,朱元璋脱掉袈裟,换上红袄,头扎红巾,每天在队长的带领下,同战士们一块儿上操,练习武艺。由于他操练十分认真刻苦,十来天就成为队里拔尖的角色。郭子兴每次领兵出击,都把他带在身边,他“从旁翼卫,跳荡无前。斩首捕生过当”,立下不少战功。大约过了两个多月,郭子兴把他调到元帅府当亲兵,授予九夫长的军衔,有事经常找他商量。日子一长,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是个将才,开始叫他带兵作战。朱元璋每次率兵出征,都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得到战利品,又分毫不取,悉数分给部下,因而深受士兵的拥护,上下一心,所向披靡。郭子兴“由是兵益盛”,对朱元璋也更器重,决定把他收为心腹。
郭子兴的第二夫人张氏,人称小张夫人,抚养了一个义女,是他的老友马三的小女儿。马三原是宿州闵子乡新丰里的富户,“世豪里中”,少壮时“膂力过人,沉毅寡言笑,重然诺而性刚直。疾恶,见有为不义者,视之若仇雠。然或少忤其意,辄肆殴击,虽至死无所畏惮,乡人无敢犯”。又喜交宾客,“善施而贫”。至顺三年(1332)七月十八,他的妻子郑氏生下小女儿后死去。不久,他因杀人避仇,带着小女儿逃到定远投奔郭子兴,与之结为刎颈之交。郭子兴把他的小女儿收为义女。郭子兴有两个夫人,都姓张,正室张氏生有三个儿子,第二夫人张氏即小张夫人没有生育,他便把这个义女交给小张夫人抚养。郭子兴揭竿起义时,马三回宿州策划起兵响应,不料回去不久就死了。郭子兴要把朱元璋收为心腹,就找小张夫人商量,想把这个义女许配给他。小张夫人早听说朱元璋人才出众,马上表示赞同:“吾意亦如此!今天下大乱,君举大事,正当收集豪杰,与成功业,一旦彼或为他人所亲,谁与共成事者?”他们把这事告诉朱元璋,朱元璋早就听说马氏虽然长得不太漂亮,但端庄温柔,不仅“善承人意”,而且“知书精女红”,是个贤惠的姑娘,何况她又是元帅的义女,和她一结婚,前程就更有保障,自然是满口答应。郭子兴择个吉日给他们两口子成了亲,将士们从此便称呼朱元璋为“朱公子”。
郭子兴将朱元璋招为女婿后,对他更加信任。不久,让他带领一支队伍,外出攻城略地。他先后攻五河,取定远,克南宿(今安徽宿州)、大店(在今宿州东)、固镇等地。但是,当朱元璋领兵回到濠州,城里的五个元帅却闹开了摩擦。原来,五个元帅中,孙德崖等四人名位皆在郭子兴之上,郭子兴性“素刚直,不屈人下”。孙德崖等四人都出身农民,性格粗犷憨厚,但缺少智谋,整天只考虑如何剽掠财物,郭子兴“意轻之”,他们心里不高兴,便联合起来对付郭子兴。两下里面和心不和,一块儿议事,总是吵得不可开交。后来,郭子兴常常待在家里不出门,很少参加公会。朱元璋回到濠州,郭子兴找他商量对付的办法。朱元璋劝郭子兴照常和大家一起公会,有事大家一块儿商量,接触的机会多了,互相了解,情况会逐渐好转起来。郭子兴觉得有道理,第二天就出去公会,可是刚过三天,又和孙德崖他们闹翻,待在家里生闷气,不再出门。双方的关系越搞越紧张,彼此猜疑,互相防范,都怕对方下毒手。
正至十二年(1352)九月,正当濠州五个元帅闹摩擦之时,另一支红巾军的首领彭大、赵均用从徐州前来投奔。他们各自支持一方,火上浇油,使五个元帅的矛盾更加尖锐。
自刘福通点燃颍州起义的火炬之后,各地农民军的势力发展很快,一年多的时间,即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武昌、杭州等许多重要城市在内,切断南北的交通。面对汹涌而来的起义浪潮,元廷从各个方面调整蒙古、色目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之间的关系,宣布实行纳粟补官之令,规定:“凡各处士庶,果能为国宣力,自备粮米供给军储者,照依定拟地方实授常选流官,依例升转、封荫;及已除茶盐钱谷官有能再备钱粮供给军储者,验见授品级,改授常流”;并在中央机构再次起用南人,规定:“南人有才学者,依世祖旧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皆用之”,任用宁国(今安徽宣城)人贡师泰为监察御史,饶州(今江西鄱阳)人周伯琦为兵部侍郎,借以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同时,下令“天下完城廓”,制定惩治“军民官不守城池之罪”的办法,并调集各地兵力,加紧对起义军的镇压。
当时芝麻李、赵均用、彭大等人占据徐州,声势日盛。元朝派淮南宣慰使逯鲁曾带兵前去镇压,由于元军不习江淮水土,他招募濒海盐丁及矫勇健儿2万人,穿黄衣,戴黄帽,组成一支“黄军”,包围徐州城。元右丞相脱脱看到徐州唾手可得,自请挂帅出征,令征讨徐州将领驻守原地,待他到达后,才许攻城。元顺帝批准脱脱的请求,命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派出部分官属随从出征,禀受节制,一切悉听脱脱便宜行事。至正十二年九月,脱脱率领10万元军抵达徐州,采用宣政院参议也速之计,以巨石作炮,昼夜猛轰,攻入城里。芝麻李力战突围,辗转进入湖北,投奔徐寿辉,以后又随明玉珍出兵四川,最后出家为僧,遁身空门。赵均用、彭大及其子彭早住率领部分队伍,投奔濠州。
赵均用、彭大来到濠州后,他们的兵力超过濠州原来的力量,而且由于他们起义较早,名望较高,濠州五个元帅只好听从他们的指挥。彭大颇有智术,专权自断,赵均用唯唯诺诺,事无主见。郭子兴看不起赵均用而厚待彭大,赵均用因此怨恨郭子兴,亲近孙德崖四人。孙德崖四人乘机在赵均用面前挑拨说:“子兴知有彭将军耳,不知有将军也!”赵均用大怒,待郭子兴走到街上,派人把他抓住,关到孙德崖家里,准备暗地把他杀掉。此时朱元璋正奉郭子兴之命攻打怀远及安丰,他闻讯急忙赶回,路上遇到熟人,说郭元帅已被赵均用、孙德崖抓走,他们还要抓你呢,劝他千万别回濠州。朱元璋说:“郭公于我恩厚,有难不救,非义也,何丈夫之为?”他赶到郭子兴家,只有郭子兴的几个妻妾在,郭子兴的儿子怕赵均用、孙德崖,都躲了起来。朱元璋问郭子兴的儿子藏在哪里?几个夫人心存疑虑,闭口不答。朱元璋急了,说:“我岂外人而乃疑我?今来,谋脱公难也!”几个夫人这才道出儿子们的躲藏地方。朱元璋说:“我公素厚彭而薄赵,祸必赵发,此非彭不可解。”第二天,曙色微明,朱元璋陪小张夫人和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一块儿找彭大求救。彭大听明情况,勃然大怒:“我在此,谁敢尔!”他立即呼唤左右亲随,带领队伍去包围孙德崖家。朱元璋回家脱掉长袍,换上盔甲,带着武器,也赶到孙德崖宅前。他们爬上屋顶,揭瓦掀椽,下到屋里,杀死孙德崖的祖父母,在一个暗窖里找到郭子兴。只见郭子兴脖子上套着木枷,双脚系着镣铐,浑身已被打得皮开肉绽。几个人七手八脚打开枷铐,把他背回家里治疗。
赵均用、彭大、彭早住投奔濠州后,脱脱派升任中书左丞的贾鲁与知枢密院事月阔察儿领兵尾随而来。这一年冬天,濠州已被元军紧紧包围起来。大敌当前,濠州城里的几个首领这才丢开嫌怨,共同指挥将土守卫城池。他们凭借城高濠深,粮食充足,顽强抵抗。贾鲁担心元军驻屯坚城之下,时间一长,士卒疲惫,士气低落,决定不惜代价,攻下这座城池。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他与月阔察儿亲自临阵督战,下令:“必以今日巳、午时取城池,然后食。”一时金鼓齐鸣,杀声震天。不想刚刚攻到城下,贾鲁忽然感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从马上摔下来,不久病死。主帅一死,元军士卒溃乱,解围他去。濠州脱离了险境,彭大、赵均用喜不自胜,彭大称鲁淮王,赵均用称永义王,郭子兴和孙德崖等五人仍称元帅,听从他们的指挥。
在元军对濠州合围后,朱元璋曾奉命领奇兵从城中突围而出,攻打萧县、灵璧和虹县。元军撤围后,濠州虽然转危为安,但死伤不少人马,储存的粮食也用光了,急需补充兵员和粮食。朱元璋通过一个老朋友的关系,弄到几引盐,用船载到怀远,换回几十石粮食,交给郭子兴以救燃眉之急。十月,又回到钟离招募士兵。比他小四岁的永年乡人徐达前来应募,与朱元璋“一见语合”,朱元璋把他收入麾下。不到十天,就招募了700多人,朱元璋把他们带回濠州交给郭子兴。郭子兴大喜,提升他为镇抚,并把这700多人交给他统率。从此,朱元璋正式成为一名带兵的小军官。七月,朱元璋带兵再克定远。第二年五月,郭子兴又提升他为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