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讲堂:门面越大,生意也就越大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老子·第七十七章》
大自然的规律,岂不就像拉弓一样吗?弦位高张,就被抑低,弦位低就被拉高。有余的被减少,不足的被补充。减少有余,弥补不足,这正是大自然的规律。人间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总要剥夺不足,而用来供奉有余。
老子认为,天道自然,就是顺乎万物的自然规律,所以只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一定会相互转换的。高山变成沧海,沧海化成桑田。有生有死,有死有生。一切的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变化着,所以一切都是平等的。
人道与天道恰恰相反。那些富贵之人永远与权威联系在一起,所以当权者总是要保护富人的权益,于是富贵永相连。而富与贵永远也没有一个追求的终点和止境,那么他们便狼狈为奸,一起去剥削那些不富且不贵的人。
比如现在的银行,向来是“嫌贫爱富”。生意好的大公司或有钱的富人,银行求着要贷款给他们,而真正需要帮助的穷人想贷一分钱都难。不说别的,光抵押这一块就给卡死了。农民的房子不能作为抵押物品,那还有什么可以抵押?有可以抵押的也不用去贷款了。
所以,大公司越发展越快,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
老子以“天之道”来与“人之道”作对比,主张“人之道”应该效法“天之道”。做生意的不明白这一点,就做不好生意。
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说:“门面有多大,生意就能做多大”。用现在的话说,做生意要“做势”。让别人觉的你有实力,值得信任,从而愿意把生意交给你。
在“阜康”钱庄,胡雪岩将他的“门面有多大,生意就能做多大”的经商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店铺的名字。胡雪岩自己不会起名字就去请教自己的好友王有龄。但他同时给王有龄定了几个原则:第一要响亮,容易上口;第二要与众不同显得特别;第三,结合本行业的特点;第四,讲究用字的吉利。根据要求王有龄为胡雪岩选择了“阜康”两个字,胡雪岩把这两个字念了两遍之后欣然同意。
“阜康”钱庄开业之时,如何打响第一炮让他费了一番脑筋。首先是选地,他给钱庄档手刘庆生的原则是地处闹市,房子要宽敞气派;其次是装修要富丽堂皇、别具一格,尤其讲究要大气。堂上悬挂的是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的著名字画,而且“阜康”这块牌匾的字也是由当时浙江巡抚亲自题写的。开业那天,胡雪岩通过各种关系渠道将杭州城内官商两界的知名人物统统请了来。胡雪岩明白,堂皇的门面、非常的气派,常常是赢得一般人信任的很重要的外部条件。
胡雪岩曾经讲过一句话,“做生意第一步先要做名气,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来。”胡雪岩本人并不认为门面上的功夫是在装阔,而是在树立自己的招牌,向公众展示自己的实力,以吸引客户的注意,获得客户的信任。大家常说:“三流公司做事,二流公司做市,一流公司做势”。其实,做生意也是这样。最聪明的生意就是在市场中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做生意的本质就是“营势”、“谋势”。“谋势者”方能执市场之牛耳,花小钱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