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讲堂:勤能致富,俭中得收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2 属于:老子

  •   俭,故能广。——《老子·第六十七章》

      俭朴,所以就能宽富。

      先秦时期,诸子大都肯定“俭”而否定“奢”。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墨子说:“节俭则昌,淫佚则亡。”管仲说:“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崇俭是古代思想家的共识,尤其儒家的崇俭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在《货殖列传》中颂扬白圭“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又称赞秦末汉初的宣曲任氏“折节为俭”,“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易经》曰:“大蓄,刚健笃实辉光……”意思是说,有了巨大的积累,人就可以刚健诚实,前途光辉无量。在现今的市场竞争中,经营者若能不断积累自己的资金实力,当用则用,当止则止,必然是稳健而笃实地握有雄厚的资本,便可以选准方向得心应手地赚取利润。这就充分显示了开源节流、俭朴行事的巨大作用。

      赚了钱,就轻易地花掉,那么,积累钱财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了,更甭提扩大再生产与致富了。大商人善于积累,懂得把小钱汇聚成大钱,把别人用来攀比显阔的闲钱主动用于扩大再生产。

      勤俭的持久之道就在于,它摒弃了短暂的浮华,节约了生存的本钱,更倾向于自身的精神修养。但勤俭不等于抠门,过俭则吝,人的财富散还聚来,当用则用,不能做守财奴。而且钱要花到关节处,正如好钢要使到刀刃上,要是一味只知敛财而不知消费,也不值得提倡。也许,大商人外表并不像一些小商人那般富丽与显赫,他们所积累的不光是金钱,更是积累智慧,积累经验,积累人心,积累机遇,积累下一轮的竞争优势。

      老子提倡节俭,现代的成功商人仍然把节俭作为事业成功不衰的保障。比如,不少超级富豪由贫到富,自始至终都十分节俭。香港首富李嘉诚,他从来不讲究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一套西服穿十几年是平常事;l0双皮鞋有5双是旧的,皮鞋坏了,补好了照样穿;那只永远快10分钟的手表是普普通通而且用了很多年的电子表;为了赶时间,几块钱一包的饼干也可以当美餐。

      开源节流,富不忘本是成功商人一个极为突出的优点,我国明清时期的晋商、徽商人都是以俭朴著称的。

      由于山西商人注意节俭,所以他们的资本积累较快。正如《晋录》所云,晋商“百金之家,夏无布帽;千金之家,冬无长衣;万金之家,食无廉味……故其居奇能饶。”能饶,就是能聚财,能积累资本。清康熙也说,“晋风多俭,积累易饶。”顾公燮也将之概括为:“山陕之人,富而若贫。”

      据记载,徽商治家多节俭,而喜欢积蓄财富。家产不丰者,每日仅吃两顿;富家吃三顿,但也只是薄粥,客人来了不请吃饭;家中也不备车马;妇女尤以节俭闻名,家虽富,但吃饭数月不见肉,每天晚上纺纱织布,织机之声邻里相闻。富商之子弟赴京赶考,身穿粗布短衫,赤脚穿草鞋走路,以一伞自携,节省车马之费,初看以为农家贫寒之士,细细问来方知皆有千万金家产。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一来,面子往哪儿搁?”的确,中国商人有许多不仅自己要讲面子,也要给别人面子。比如和中国商人打交道,很注重接待规格,接待规格越高,那就算是对方商人给足了面子,这笔生意就算是搞定了。英文的economy是经济,可它同时也是节省的意思。可见,经济就是一定要节省的。

      谈生意的时候面子是要一些的,但是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千万不要过于铺张。就算是1999年香港风云人物的李泽楷,也不会把平时用来招呼生意伙伴的一架价值1000多万港币的滑翔机用于自己的享乐。如果说,谈生意需要面子上过得去的话,那么生意场下的私生活面子又有多大用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