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语言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2 属于:老子
  •   了解了象征语言是由借用概念语言并加以无限引申而成,那么就让我们作一次由概念语言转化为象征语言的示范吧!

      这转化的程序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先建立一对正负相反的概念(这称为"对偶性概念"),第二步是再把这一对概念各个无限引申到互相涵摄,同属一体,都足以指示道为止。

       老子在此首先选用"无"、"有"这一组对偶性概念,并予以定义:"无"就是指所有生命的总根源(无,名天地之始),也就是那一点创生之机或简称为"生 机"。"有"就是指所有生命表现于外的形体(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母"义如分母之母,万物是一一分子,其总和或总称就叫"有")。

      换言之,我们想认识生命,可以将生命分析为两层,其内层是 一点活活泼泼的生机,其外层则是森罗万象的种种形体。也可以 说,每一生命都是由生机与形体两部分组成的。

      以上是分析性的概念表示法,它只能表示生命的成分或零件, 而不足以表示生命的整体。要表示生命的整体得换用象征语言。于 是我们尝试将无、有这一对概念语言予以转换。

       转换的办法就是将"无"、"有"这一对"非常名"予以常名 化(故常无、常有,在这里"常"是动词),也就是象征化。于是 无的意思就变成只是要从生机 (妙)这个角度切入去把握整体的道 (常无,欲以观其妙),有的意思也变成只是要从形体(徼,是轮 廓、边缘之意)这个角度切人去把握整体的道(常有,欲 以观其 徼)。

      于是说无也罢,说有也罢,其不同只是切入点之不同,至于最 后所指示的则都是同一个道或生命,所以说无、有二者是同出而异 名(都同出于道,只是因切人点不同而分别称无或称有罢了)。

       而当我们通过一个有形的切入点(无或有)去领略到整体的道 之后,就不应该再回头用分析性的概念来指谓道了,正因为整体性 的道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只宜 称呼它为玄(同谓之玄,玄乃是幽 深、幽暗、不可名状之意)。如果你不上道还追问:"那么玄又是什 么意思?"老子就只好回答你:"玄就是玄。"(玄之又 玄)但别小 看这不起眼的玄,它可是一切生命的总根源哩!(众妙之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