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秦王朝落日余晖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1 属于:秦始皇
  •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年)七月,名著青史的大泽乡起爆发了。这时距秦始皇辞世仅仅一年。

      陈胜吴广本来是寻常百姓。史称他 们是被征发为"戍卒"的"堪斟左"之民。对于秦二世"发问左"在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闾左瓣排居闾里之左也。秦时复除者居闾左。今力役凡在闾左者尽发 之也"。一种说法"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秦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贫弱者也"。无论如何,当时的既定制度陈胜、吴广等人属于不应征发者。

       这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戍卒屯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寺坡乡)。暴雨适逢连日,道路泥泞,交通阻断。他们屈指算来,已经无法抵达戍地。根据秦 二世修订的法律,"失期,法皆斩",九百人都无生路。陈胜、吴广担任屯长,属于小头目。他俩商议对策:"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 说:"天下苦秦久矣。我听说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 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决心已定,他们便着手积极策划起义,并假 以鬼神以"先威众"。陈胜、吴广用"腹丹书"、"篝火狐鸣"宣扬。"大楚兴,陈胜王",获得许多戍卒拥戴。他们又想杀死两名统领戍卒的将尉,然后召令徒 属,讲明前途与利害。陈胜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九百戍卒皆愿从命。他们"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军队,以迎合民心。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袒右,称大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陈胜率领众人"斩木为兵,揭竿为 旗",占据大泽乡,旋即攻克蕲县 (今安徽宿县南)。义军以"伐无道,诛暴秦"号召民众,获得很大的响应。他们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很快占领陈郡的治所陈 县(今河南淮阳)。与此同时,这支兵势日盛的军队已经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在这里,陈胜建立政权,"乃立为王,号为张楚"。"正在 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胜分派部将全面出击。项梁刘邦彭越英布王陵先后在全国各地起兵,称侯称王者不可胜数,著 名者还有赵王武臣、魏王魏咎、齐王田儋等。

      陈胜在大泽乡起兵的事件有偶发性,然而这个偶发事件又有内在的必然性。早在秦始皇时期,已 是"天下苦秦久矣"。秦二世上台以后,广大臣民普遍怀疑其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这本身就酝酿着政治危机。秦二世的政更暴,法更苛,役更繁,赋更重,不仅广大 民众苦上加苦,怨上加怨,恨上加恨,就连宗室、卿相以及百官群臣也生活在担心受怕之中。他的暴政是引发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导火索。如果秦二世不加重农民负 担,乃至"发问左",如果秦二世不另立苛法,乃至规定"失期,法皆斩",陈胜等"闾左"之民就不会成为戍卒,他们也不会因为"失期"而铤而走险。秦二世的 暴政终于激起民变。

      可悲的是:事态发展到如此险恶的境地,秦二世不仅不设法调整政治,平息动乱,反而继续推行暴政,甚至不准报告各地 "盗多"的消息。陈胜率众反秦的消息传到咸阳,秦二世也曾召博士诸儒生商议平定乱事的方略。博士诸生三十余人"或言反,或言盗"。他们主张:"人臣无将, 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秦二世十分生气。叔孙通见状,连忙说:"诸生育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告诉天下不复用。且明 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盗耳何足置之齿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而且秦二世令御史拘捕"诸生言反 者",统统处以"非所宜言"罪。后来事态愈演愈烈,有一位谒者出使东方归来,立即将各地豪杰起兵的情况报告皇帝。秦二世听说后竟勃然大怒,命令将此人法 办。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向皇帝报告真实情况。每当有使者回来,都向秦二世报告说:"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秦二世闻之大悦。秦二世的愚蠢行 为使秦朝丧失了平息事态的时机。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 208年)冬,陈胜部将周章率领张楚军主力数十万人西向攻秦,一路横扫,打到距 咸阳仅百余里的地方(戏)。秦二世知道后惊慌失措。少府章邯说:"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徒多郦山,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秦二世大赦天下,令 章邯为将,率领主要由赦免的刑徒组成的大军反击。章邯击破周章军,追杀周章于曹阳。秦二世又派遣长史司欣、董翳率兵协助章邯出击,先后"城父杀陈胜,破 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与此同时,朝廷内部又发生了更严重的政治危机。赵高欺上瞒下,借秦二世之手,相继除掉了几位将相,独揽了朝廷大政。导致秦朝灭于宦官权相之手。

      秦二世自以为正在"独享天下",实际上却被赵高所操纵、愚弄。无德无能的秦二世为中国帝制史上的第一次宦官专政创造了条件。赵高专政,皇权异化,这是加速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自古有言: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秦二世听信赵高之言,屠戮诸兄,诛灭贤良,剪除功臣,替赵高清除了一大批政治对手。 自古有言:太阿不可倒持。秦二世听赵高之言,自闭于深宫之中,委政于宦官之手,又为赵高弄权提供了便利。赵高只要再除掉丞相李斯、冯去疾等,争夺天下,天 下实际上就是他的了。

      大泽乡起义爆发之后,朝廷百官忧虑万分,积极筹划对策,而秦二世却依然安居宫中,享乐如故。丞相李斯进谏说:"放弃《》《书》"祖伊所以惧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秦二世不听劝。后来李斯屡次要求进谏,秦二世竟拒不接见。

       秦二世二年,事态日益加重,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 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他们主张立即调整政策,减轻民众负担,以挽救危亡。李斯还提醒皇帝防止赵高篡权乱政。秦二世听信赵高之言, 宣布:"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万乘,毋 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德。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 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赵高施展手段,欲图借机除掉这几位朝廷重臣。秦二世听信谗言,下令将 冯去疾、冯劫逮捕,以莫须有的罪名严加查办。冯去疾、冯劫认为"将相不辱",自杀身亡。李斯及其子三川守李由也同时以谋反罪被捕,由赵高负责审讯。

       李斯身陷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所以不免于 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于是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 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 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 咸阳,麋鹿游于朝也。"他寄希望于秦二世的醒悟,上书自陈,历数自己三十多年来的功勋,表白实无反心。

      赵高将李斯的宗族宾客一律收 捕,扣押上书,案治李斯,"榜掠千余"。在严刑拷打之下,李斯被迫承认谋反。为了防止李斯翻供,"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 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来秦二世派人向李斯核实口供,李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秦二世误以为口供属实,高兴地说:"微赵君,几为丞相 所卖。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 208年)七月,秦二世判处李斯"具五刑"、"夷三族"。他被腰斩于咸阳市。这位贪恋权势的人终于被自己拥立的皇帝送上断 头台。临刑之际,他对儿子悲哀:"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岂可得乎!"从此"上蔡黄犬"之叹成为后世当权者们的鉴戒之一。

      李斯已死,秦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赵高是宦官 (中官),又是丞相,所以称之为"中丞相"。赵高专权兼有宦官专政和权臣专政的特点,所以危害更大。赵高为了控制皇帝,压制群臣,树立权威,竟然"指鹿为马"。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 207年),楚怀王心派军队北上。楚上将军项羽破釜沉舟,率楚军救钜鹿。经过一场恶战,秦军最后大败。章邯节节退却。秦二世派人指 责章邯。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到咸阳禀报军务,请求增兵。赵高萌生除掉章邯等人之心,拒不接见。司马欣逃亡回军。他对章邯说:"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 无功亦诛。"陈馀给章邯,言明利害,劝其投降。章邯犹豫不决。项羽乘机猛攻秦军,章邯兵败投降。项羽将秦军降兵二十余万人全部坑杀。秦二世闻讯,屡次派人 责问赵高。赵高害怕被罢黜、处死,阴谋策划政变。秦军兵败于外,赵高谋逆于内。至此,秦朝大势已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