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荡楚
楚是秦兼并山东六国所面临的又一强敌,几代秦王和秦军将士曾多次为此投入大量的兵力,付出过巨大的代价。
春秋时期,楚作为中国南方的大国,物产丰富,兵员众多,曾与晋国长期争霸于中原,在战争中不断兼并邻国土地,是一个领土辽阔、实力雄厚的强国。
战国初年,楚国的疆域在"七雄"之中仍居于首位,辖有今四川省东部、湖北省全部、湖南和安徽两省大部、陕西东南角、河南省南部以及江苏省的淮北中部。楚 四周的邻国,东北和秦国接界,北面为韩、郑、宋等国,东和越国接界,南与百越为邻。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战国末年相继迁都于陈(今河南淮 阳)、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公元前391年前后,楚悼王重用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曾收到富国强兵的效果。
吴起变法失败后,屈、景、昭三家宗室贵族一直把持着楚国的军政大权,致使楚国政治腐败。表现在军事上,是对外战争中的接连失利,丢城丧地。其中,主要是来自秦国的军事进攻。
早在秦惠王时期,秦国为实现富国强兵,同时也为在对外兼并战争中对楚国处于有利的地位,没有采纳张仪首先伐韩的建议,而是采纳了司马错攻取巴蜀的主张。秦在攻取巴蜀后加速了对巴蜀地区的建设,从而使巴蜀成了秦国攻楚的前哨基地。
公元前280年,秦派司马错由蜀攻取楚黔中,楚献汉北及上庸地给秦国。
公元前279年,嬴政派大将白起大举攻楚,攻取鄢、邓、西陵。
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攻下楚都鄢郢,焚烧楚先王陵墓夷陵,攻到竟陵、安陆,建立南郡,向南又攻取洞庭五渚、江南。楚迁都于陈。
公元前277年,秦派蜀守张若再度攻取巫郡、黔中郡。
公元前276年,楚收复黔中十五邑,重新建郡抗秦。
总之,秦昭王时期秦将白起在对楚战争中所取得的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使楚国的领土和军事实力均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楚虽然在秦昭王时期屡屡兵败于秦,丢失大片国土,但仍不失为东方的一个大国,依然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在秦国尚未扫平中原地区的韩、赵、魏以及燕国之 前,秦国不会发动灭亡楚国的战争,以免韩、赵、魏趁秦军全力攻楚时联合攻秦,使秦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因此,秦王在翦灭六国的时间表上,楚国自然排在韩、 赵、魏、燕之后。当秦军于公元前225年灭亡魏国之后,中原地区已尽入秦国之手,攻楚时的后顾之忧已不复存在;况且,秦军自公元前230年灭韩以来,正是 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气势正盛。因而,当秦军占有魏都大梁之后,秦王政便立即下达了对楚国发起全面进攻的命令,秦灭六国的最后一次战略决战即将展开。
秦王政很重视即将对楚国发起的这场全面战争,为此他召集秦国的著名武将,商讨作战方案,确定担任这场战争的秦军统帅。在军事会议上,秦王政春风得意地环视他座前的各位虎将,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此次对楚作战,需要动用多少物资和人马?"
"最多不过二十万人,便可平定楚国!"
抢先回答的这位年轻将领便是李信。李信是秦将中的少壮派,在不久前追击燕军的作战中,曾以数千铁骑在辽东追逐燕太子丹,立了奇功。此时,他正为自己不久 前所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秦王心中,他对这位年轻将领也颇为欣赏。秦王政听了李信的豪言壮语,高兴地频频点头。这时,秦王见老将王翦一言不发,对李信 的誓言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便尊敬地向王翦问道:"老将军,您看对楚作战需用多少人马?"
"非六十万不可。"王翦不冷不热地回答。
秦王政见王翦竟说需动用六十万大军,禁不住笑着说:"王将军确实有些年老了,何以如此怯敌?李将军果然是气壮勇武,其言甚合寡人之意。"
军事会议至此结束,秦王当即命李信及蒙武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伐楚,届日出发。
王翦见自己的建议不仅没有得到秦王的采纳,反而在众将面前受到奚落,心里不快,便向秦王请求告老还乡。秦王批准王翦的请求,王翦回到家乡——频阳东乡。
公元前225年,李信所统率的秦军进攻楚国的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武所统率的秦军进攻楚国的寝(今河南沈丘东南),进军之初,秦军进展顺利,两军在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会师,合兵一处。此时,楚王命名将项燕率大军抵御秦军。
项燕是楚国的名将,下相人,勇而有谋。他见李信、蒙武接连攻下十余座楚国城池,气势正盛,便避免同秦军正面交锋,转向进攻秦国的南郡(即鄢郢),调动秦 军。这时,项燕乘秦军兵骄不备,跟踪反击,"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项燕所率的楚军杀入秦军的壁垒,斩杀秦国的七名都尉,秦军大败逃走。
李信的大败使秦王政大为震怒,同时也使他很快便冷静下来,后悔当初没有听取老将王翦之言,把楚国的军事实力估计低了。这时,秦王政为了他的统一大业,不得不厚着脸皮亲自到王翦的家乡请求老将出山,由他来统帅秦军对楚作战。
项燕统率楚军乘胜由东向西挺进,秦王政感到形势紧迫,便乘车急驰,风尘仆仆地来到频阳王翦家中。宾主落座后,秦王政面带愧色地向王翦道歉说:"寡人未采 用将军的计谋,李信出师后果使秦军蒙受耻辱。听说楚军正日夜由东向西扑来,老将军虽然身体欠安,怎能弃寡人与秦国而不顾?"
王翦见秦王政屈尊前来,心里早已明白了大半。言谈间又向他赔礼道歉,请他复出,自知难以回绝。只是秦王不久前傲慢无礼,当众羞辱他年老胆怯,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便说道:"老臣年迈多病,常常胡言乱语,还是请大王另择良将吧。"
秦王政见王翦对往事仍然耿耿于怀,便再次向他赔礼说道:"那件事就让它过去吧,老将军不要再讲下去了。"
王翦见秦王政如此一再地向自己赔礼,诚恳地请自己复出将兵,觉得难以推辞。况且自己为秦王已多年征战沙场,屡建奇功,戎马一生。如今在楚军压境之际,怎 能坐视不顾?但是,为完成灭楚的这一艰巨使命,王翦再次郑重地向秦王提出条件,说道:"承蒙大王不弃,一定要老臣出征,非六十万人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