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妻管严”只是爱的太深

从历史上看,那些步入皇后行列的女子,有的是出身好,其家族有着深厚的政治根基与实力;有的是本钱好,自身有令人垂涎的容貌;有的是头脑好,本人有着非 凡的政治手段,但无论怎样获得皇后的凤冠,她们不可避免地与政治、权力、宫闱、绯闻等热门词相关联,作为最高统治者最亲近的人,她们的言行或多或少会给帝 王的决策带来一定的影响,打着"夫妻"名义的枕头风,有时要比要比大臣的奏章、宰相的建议有效得多。于是乎,辅君开创帝业、治国安邦有之,改革中兴、力挽 狂澜者有之,妖媚惑主、祸国殃民者也不少。还是那句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一个失败的男人背后,也会有一个失德的女性。用在帝王和 他们的皇后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
杨坚的爱人,就是后来著名的独孤皇后,说起来也不是外人,她的父亲独孤信和杨坚的父亲杨忠同为北周时 期的显贵。当杨忠爵封随国公,食邑万户时,独孤信也官拜上柱国(北周时最高官衔,共八柱国,每人统二大将军,分别统率府兵),爵封魏国公,还当上了皇帝宇 文毓的岳父,论权势地位只杨家之上,不在杨家之下。之所选中杨坚,就是看中了他长得太有特点了,当然两家也是门当户对,此时的杨坚已经被拜为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将军开府置官属,指一种待遇),又进而封为大兴郡公。就这样,17岁的杨坚迎娶了14岁的独孤伽罗。事实证明,少男少女,热情似火,婚后的 杨坚与独孤氏感情十分融洽,两人卿卿我我,出入成双,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日子。
如果两个人的生活就像这样波澜不惊地延续下去,也许 他们的故事充其量是一则充满喜剧气氛的浪漫爱情,是传统古代士家大夫们的老套循环:丈夫在外建功立业,老婆在家相夫教子。但命运之神偏偏选中了杨坚,让他 受命于危难之际,在险象环生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其中也少不了独孤氏枕头风的功劳,更有赖于独孤氏家族的大力支持。因此即位大典的第二天,杨坚便封独孤 氏为文献皇后,这样独孤氏就成为继姐姐之后,独孤家族中的又一个皇后。这位皇后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的越俎代庖和她流酸后世的"醋坛子"。
想当年,就在杨坚和独孤氏新婚燕尔之时,独孤氏就很有气魄地要求杨坚"不和第二个女人生孩子!"也许是独孤氏家族的势力不容忽视,也可能杨坚与独孤氏之 间患难见真情,真的产生了些许爱情。这种在当今社会也很平常的婚后爱情,也许两者兼而有之,杨坚做了皇帝,对独孤氏的感情依然很深,其行为堪为皇帝中的模 范丈夫。当然,我们这位独孤氏也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在外貌上,她无疑称得上绝代佳人,身材修长,肌肤雪白,凤眼桃腮,眼波如水,柔情无限,一笑倾城,再 笑倾国,自然迷得杨坚晕头转向;再者,在内秀上,她也非同一般,"雅好读书,识古达今",通晓书史,对古今兴亡之事颇有些独到的见地,可谓有识有才。
更重要的是,独孤氏对杨坚的事业无比的支持,从杨坚刚刚踏上政坛,到成为皇帝的老丈人,再到做了皇帝,她都在背后默默奉献,鼎力相助。杨坚之所以能痛下 决心取代北周,就是因为独孤氏的一句话:"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于是,杨坚终于废掉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了隋王朝。
作为皇后,独孤氏也非常称职。据《隋书》记载,她还有不少值得称赞的德行,如告诫大臣的家眷在家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 能像北周的高干子弟缺少品德失礼于舅姑离薄人之骨肉。她崇尚俭朴,不喜奢华,有一次,幽州总管阴寿向她推销一盒价值800万的上品明珠,独孤氏不为所动: 我要这贵重的明珠干什么?目前边关不宁,战火不断,边防将士浴血奋战,劳苦功高,若将这800万钱分赏作战有功者,岂不比我独自一人享用更有意义?此语传 出,朝廷大臣无不齐声赞叹。史书还说她"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曾不流涕"。更为难得的是,这位皇后有权不越权,有势不仗势,有的大臣为讨好这位皇 后,提出来皇帝管百官,皇后管百官的老婆,即由皇后任命百官妻子的职衔,遭到独孤氏的拒绝。皇后对外戚要求尤为严格严。她表弟崔长仁,奸淫妇女,被拿在 案。文帝看在皇后面上,本要免去其罪,而皇后却不徇私情,:"国家之事,焉可顾私,"意思就是说这是国家大事,不能考虑私人关系,可谓大义灭亲。
文献皇后很有政治才能,史书上说她每次给皇帝进言或谈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往往很和隋文帝的心意,也令众人敬服。凡军国大事,都是杨坚同独孤氏商量之后 再作决定,就连杨坚每天上朝,独孤氏也要同出同入,杨坚在前殿听政,她在后殿遥控,杨坚处理政事若有失误,她就会让宦官随时前去匡谏纠;正每当谈论政事, 帝、后二人的观点总是一致的。隋文帝深感独孤氏不仅是自己生活中的好伴侣,更是政治上的好帮手。与自己"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因而两人在一起"相顾欣 然",心情都很舒畅。这样时间长了,宫中的人也看得明白,索性把皇后与皇帝并称为"二圣"。
但独孤氏千好万好,就是有一点不好,《隋 书》上说她"性尤妒忌",最看不惯男人风流,于是杨坚深受其害,"后宫莫敢进御","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唯皇后当室,傍无私宠"。偶尔对一位宫女 "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却不料打翻了独孤皇后的醋缸,将其"阴杀之"。逼得我们这位皇帝单人匹马,跑出宫门,在山中"驻马良久",至到半夜才返回宫里。
如果说嫉妒本是因为爱而生,独孤氏对杨坚爱弥坚,嫉妒弥坚也可以自圆其说,但她却爱屋及乌,把嫉妒无限范式化、扩大化,史书上说,她竟连大臣纳妾都看不 顺眼,"见朝士及诸王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最先倒霉的就是杨坚的宠臣高颎,他是隋朝的开国元老,也曾是独孤皇后娘家的家客,时任相国,当他的原配夫人 去世后,高颎曾忧伤地对独孤皇后说:"瑟弦骤断,唯斋居诵经而已。"意思是说,夫人去世了,我只有吃斋念佛了,独孤氏对此很有好感,认为符合自己"从一而 终"的一贯主张,可不久传来高颎爱妾生子的消息,这令独孤氏很是恼火,认为高颎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对爱情不专一,肯定不能重用,于是在杨坚耳边猛吹枕边 风,势必把高颎吹倒为止,可怜一个盖世功臣、忠心耿耿的相国大人被一贬再贬,变为平民百姓。
更为可怕的是,独孤氏还据此来考察自己的 儿子,杨坚与独孤氏共生有5个儿子,长子太子杨勇,二子晋王杨广,三子秦王杨俊,四子越王杨秀,五子汉王杨谅。按照她所推崇的"从一而终"的标准,被嫉妒 摧毁了理智的独孤氏,鼓动杨坚废了太子杨勇,而改立晋王杨广。太子之所以被废,最大的理由就是杨勇不爱正室,而爱小妾,还生有一子;而立杨广,也是因为杨 广巧妙利用了她的弱点,而且太会伪装和演戏,装出一副节俭仁孝、不好声色的样子。姑且不论杨勇和杨广谁更适合当皇帝,独孤氏这个竞选皇帝的标准也太奇怪 了,用儿子的性生活来决定人品的优劣,也决定了大隋王朝的未来走向。
也许正是这种泛滥的嫉妒心,让独孤皇后心神疲惫,看谁都不顺眼, 扭曲的心理带来病态的生理,刚刚50岁便重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归西。皇后死后,杨坚终得以解放,放纵声色,其中最宠幸江南美女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 氏。由于贪欢过度,一年之后,他便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这个时候,又想起他的皇后来,不免有所感念,有所懊悔,也更有辛酸地对侍者说:"使皇后在,吾不及 此"。真是成也独孤,败也独孤。
上一篇:名将贺若弼和韩擒虎结局如何
下一篇:隋文帝对货币与度量衡有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