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叔侄间的“靖难之役”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9 属于:朱棣
  •   在中国历史上,皇族中骨肉相残的例子举不胜举,明成祖朱棣却是最后一个造反成功的王爷。建文元年(1399)七月五日,燕王朱棣毅然起兵,率领"靖难"之军,历时四年,历经大小百余战,最终兵临南京,夺得大明江山。


        建文帝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即位的,面对众多拥兵自重的叔叔们,他陆续剥夺了五位藩王的名号。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就正式起兵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 里,建文帝加强了对这个心腹大患的监管力度,不但多次派人暗中侦察,而且有计划地逐步剥夺燕王的军事统治权,制定了一套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应急预案。但是, 燕王也非庸才,决不会坐以待毙。他也采取了各种手段来迷惑朝廷,背地里却加紧进行着起事的各种准备。尽管战争还没有正式开始,双方已经展开了智谋与耐力的 较量。

      较量一:韬光养晦。从周王被废黜开始,朱棣就敏感地意识到,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走上同一条路。既然不愿意落到被废削的下场,那就 必须进行反抗。他亲自挑选了一些身手不凡的壮士,作为自己的贴身护卫,来弥补亲军卫队人数的不足。同时,以勾捕逃军为名,在全国各地招揽了一些奇人异士, 为自己将来的造反积蓄力量。为了操练士兵,赶造兵器,同时又不被建文帝的耳目发觉,燕王朱棣可谓煞费苦心。在燕王府广大、深邃的院落下,修建了一个巨大的 地下室;上面再造上房屋,周围建造了又高又厚的围墙,墙根下再埋上大大小小的瓮或缸,以起到隔音的效果。为了尽可能的保险,他还在后苑养了大群的鹅和鸭, 利用它们的叫声,来掩盖士兵操练和制造兵器的声音。单从思虑周全这个角度来说,这一回合的较量,朱棣胜。

      较量二:互派间谍。知己知 彼,百战不殆。大战开始之前,了解敌情和收集情报是很重要的工作。建文帝和燕王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点。建文帝手下的间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将燕王苦心 训练的间谍争取过来,收为己用,使之成为双面间谍。长史葛诚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本是燕王派去麻痹朝廷和搜集情报的,但是经过建文帝的亲自招降和循循 善诱,倒戈相向,不但将自己所知道燕王的情况全部说出,而且自愿回到燕王身边作朝廷的内线。可惜的是他演戏的本领不到位,很快被燕王发觉,并没有起到太大 的作用。建文帝的第二种间谍,多是身居高位的官员,他们借着到北平公干和视察的机会,摸清燕王的底细,直接向建文帝汇报。而且这些人颇有风骨,绝无叛变的 可能。都御史暴昭和刘基之子刘璟,都曾以采访使的身份来到北平,回去以后就向建文帝报告了燕王府的一些密事,建议建文帝早作准备,以防不测。第二类间谍的 佼佼者,当属朱棣的大舅子,即徐达之子徐辉祖。他不止一次地利用姻亲关系了解朱棣的虚实,将大量的绝密情报源源不断地传给建文帝。

      在 间谍这条战线上,朱棣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他的情报来源比较特殊,主要是建文帝身边的太监。要知道,这些最贴近建文帝的人,往往掌握的是第一手的资料; 而且,他们内侍的身份,也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这些太监在朱棣最后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朱棣还有两个别人意想不到的王牌间谍:谷王朱橞和大将军李景 隆。这两人负责镇守南京的金川门;在朱棣兵临城下的关键时刻,二人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因此,在攻克京城一役上,二人实在居功至伟。间谍这一计,建文帝和 燕王打了个平手。

      较量三:进京朝觐。建文元年二月乙丑(二月十四日),燕王起兵的准备还没有最终完成,为了消除建文帝对自己的猜疑, 毅然进京朝觐。燕王仗着自己既是叔父,又是藩王,昂首阔步地由皇道上殿,见了皇帝也不下拜。监察御史看不过去,当庭弹劾燕王大不敬之罪。可是,文弱的建文 帝看见叔叔来朝,已经很放心了,哪里还有心情治他的罪。就这样,燕王有惊无险、毫发无伤地回到了北平。三个月后,正赶上明太祖朱元璋逝世一周年。为了进一 步消除朝廷对自己的怀疑,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朱棣派他的三个儿子一起进京。这时,建文帝的谋士们又一次产生了意见分歧:齐泰认为应该把三位王子作为 人质扣留起来,这样燕王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而黄子澄则认为如果扣留王子,势必会引起燕王的警觉,不如放回去,以麻痹燕王。没有主见的建文帝,在亲情和形势 之间动摇了很久,终于作出了一个艰难而错误的决定:放走三位王子。从三位王子回到北平的那天,朱棣就明白,自己造反再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两次朝觐,既显 示了朱棣的智谋和胆略,也衬托了建文帝的优柔寡断和懦弱无能。这一回合的较量,朱棣又胜。

      较量四:装疯卖傻。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官 校于谅、周锋被人告发图谋不轨,很快二人就被逮捕,并在京师处死。建文帝同时下令切责燕王。朱棣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一场大战已经迫在眉睫了。 可是和坐拥天下的建文帝比起来,自己的准备还很不充分。于今之计,只有拖延时间,同时麻痹朝廷。那就装疯吧。于是,在一夜之间,北平的老百姓看到了他们昔 日英明神武的藩王变成了一个疯汉:他一会儿在集市上大呼小叫,一会儿在酒楼中抢夺饭食,一会儿又躺在地上睡一整天。朱棣很清楚,悠悠众口,很快就会将他的 症状添油加醋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面。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为即将到来的侦察员再演一出好戏。六月盛夏的一天,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挥使来到王府,正在擦汗之 际,却看见燕王围着炉子烤火,一边烤一边说:"真冷啊,冷死人了。"同时还紧了紧裹在身上的被子。看着二人目瞪口呆的神情,朱棣在心里冷笑。成大事者不拘 小节,正是这样隐忍和坚持,使得朱棣成了最终的胜利者。这一回合,朱棣又胜。

      当燕王把一切准备停当,酝酿已久的内战终于爆发。 1399年7月,朱棣首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北平。接着,他以除掉佞臣齐泰、黄子澄为名,正式起兵,并革除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二年,正式与南方 的建文帝彻底摊牌。接下来到底该由谁来做这个皇帝,只有通过战场上的殊死搏斗来决定了。就这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战争"——"靖难之役"正式拉开了 它的序幕。

      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次战役之中的几个精彩片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