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邑北平,执掌兵权——好的舞台是成功的开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9 属于:朱棣

  •   洪武十三年三月初,在胡惟庸反朝廷集团被镇压不到两个月之后,朱棣收到了令其即日就藩北平的诏书,这是他真正执掌兵权的开始。在凤阳风里来雨里去地过 了四年,盼的就是这一天。 尽管朱棣很清楚,就藩北平不是去坐享太平,而是肩负有"慎固边防,羽翼皇室"的重大责任。朱棣知道,此次就藩对于自己的政治前 途来说,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按照朝廷的旨意,朱棣作为藩王,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 前往北平封地,是朱棣掌握兵权的开始。北平也是他实际意义上的 第一个政治舞台,借着这个舞台,朱棣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军功卓著的大将军。 带着满心的政治抱负,朱棣从南京出发,一路向北,前往自己的封地。一路上朱棣心 潮澎湃,他仿佛看见了自己即将到达的封地,雄浑而辽阔的大地,高远而湛蓝的苍穹,混杂着北方特有的寒风,自有一种悲壮的美感。一想到自己将要在这片属于自 己的土地上,建功立业,朱棣的内心就久久不能平静。 幼时所见的战场争斗,让朱棣对于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的认识,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通往生存,一条 通往死亡。"弱肉强食"的残酷战争规则,已经深深的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为了生存,为了避免成为敌军的盘中餐,朱棣炼就了一身骑射的上功夫。 表面 上,他善于藏拙,表现出一副乖巧、笨拙的模样;内心中,他却算计着谁会对自己的安全构成威胁,对于自己的对手,他从来都是心狠手辣。因为,在朱棣的逻辑 中,不杀掉敌人,就等于把敌人的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敌我之间,只有你死我活。 北平临近蒙古人的地盘,大明朝还尚未稳固,与蒙古人的战争只是迟早的事。 朱棣知道,从他被封燕王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定要跟蒙古人一争高下。在这样的战争中,朱棣也必须要赢。 眼前突兀其一座宏伟的城池,朱棣不禁拉回了自己的 思绪,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到达了自己的封地,大将军徐达和他的副将傅友德正在北平城的丽正门下迎接。 朱棣骑马走在前边,神色威武的进入城门,前往自己 的住处——燕王府。 燕王府实际上就是元朝原来的皇宫。蒙古人虽然已经离去,但是还残存着些许草原的气息。就是这小小的燕王府,曾经是世界的中心,是地球 上最强大国家的都城,从这里发出的每一道圣旨,都可以让无数人头落地,从这里出发的每一次远征,都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如今,元大都的威仪早已散落在漫漫 黄沙之中,变成了历史的尘土。物是人非,如此宏伟的建筑也易主了,作为新主人的朱棣看着这座有点年头的建筑,不禁生出一番感慨。 想当初,一百多年前,忽 必烈的兄长蒙哥去世,他不顾蒙古大多数人的反对,悍然在北平称汗,那时,他是何其的霸道;面对各部落选出的武士,忽必烈毫不惧怕的战斗到最后,那时他又是 何其的勇猛。

      想必当时建造这座都城时,忽必烈正值豪气冲天之时,那时的他一心只想着

      要开创盛世,做一番前无古 人,后无来者的经天纬地之事。然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站在这里的却不是他蒙古族的后人,而是年仅二十一岁的朱棣。 这个年轻的明朝贵族有着和当年忽必烈一 样样骠勇矫健的身手,一样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野心,一样的战无不胜的决心。想到曾经的勇士,朱棣心中升起一股力量,这个曾经的元大都,就像是一个取之 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宝库,一直激励着朱棣向着自己的目标一直前进,永不服输。 蒙古的强大离不开来强大的军事力量,当时的蒙古铁骑几乎踏遍整个欧亚大陆, 所到之处,无不令敌人闻风丧胆。如今,蒙古的军事实力已经衰微,所以,大元王朝也跟着衰微了。纵观蒙古的历史,朱棣很明白,军事强才能国强,尤其是自己的 封地是北元的头号进攻目标,复国之心不死的北元迟早都会有所行动,朱棣必须强化军事实力。 此时,在凤阳的军事训练立即排上了用场,虽然训练和实战有差 别,但是已有的基础让朱棣很轻松的适应了军营的生活。朱棣是训练场上的一把好手,只是还没有真正上过战场,没有实战经验。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朱棣无 疑是幸运的,关于带兵打仗,有身经百战的徐达和傅友指导朱棣,再加上朱棣的聪慧,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从南京来到北平,朱棣也从一个皇子走上了"藩王 "这一新的舞台,这对于年轻的朱棣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成功途经,他仿佛已经能够听到成功就在不远处召唤着自己。 来到新的舞台,朱棣并没有欢天喜地的 忘了本分,他用超出常人的理智和冷静,静静的观察着这一切。他知道属于自己的舞台不仅仅如此,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看似美好的开始。 朱棣隐隐约约的感觉 到,父亲派自己来到北平,除了对抗北元势力以外,还有一点点私心,那就是让自己监督这些军功卓越的将军。 对于父亲的多疑,朱棣已经习以为常,就是身为他 的亲生儿子,朱棣也不得不防。不过好在朱元璋最信任的还是自己的儿子,对于其他的将领,即使是同姓也不免怀疑。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局面,自己虽是一个身无 任何战功的年轻人,但是却可以手握重兵,连徐达、傅友德这样的将领也要受命于自己。 朱棣揣测着父亲的真正用意恐怕是,让自己监督戍边将领。不过恰恰是这 一点,父亲朱元璋给朱棣提供了一个练兵的名正言顺的理由。 俗话说,好的舞台是成功的开始。朱棣借助这样的平台,开始按照自己的谋划行事。他经常摆宴,邀 请岳父徐达和他的副将傅友德共同喝酒切磋战术,而且还亲自参与组织士兵的训练事宜。朱棣不满足于父亲的意图,他要带兵打仗,要把自己的军队打造成一支不死 不灭的神军。 为了学习更多的军队指挥技巧,朱棣常常光顾岳父徐达的营帐,翁婿俩常常聊到深夜。朱棣耐心的听岳父讲北元的地形、天气和蒙古人的骁勇善战以 及主要的军事将领等一线情况,听着岳父对以往战争的回忆和讲述,朱棣心中不免痒痒的,他总是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真正的出战,会一会岳父口中的蒙古人,打一 场漂亮的胜仗给父亲朱元璋瞧瞧。 作为军队的统帅,没有战功是无法让部下心服口服的,虽然在朱棣的眼皮底下,没有人敢当面这么说,但是朱棣早就看出来了, 那些士兵看徐达的眼神和看自己的眼神明显不同。朱棣清楚的意识到,执掌兵权只是成功的开始,而不是终结,只有自己立下赫赫战功,才会在军队中树立起真正属 于自己的威信,这样才能走的更远,走的更长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