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赏析 作者:唐伯虎
此诗写于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滨长江,东临鄱阳湖。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中群峰林立,飞瀑流泉,林木苍翠,云海弥漫。这是一首重在写庐山景色的作品。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移家未住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这两句是说:庐山山峰秀美挺拔,一个山峰高过一个山峰,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高,烟雨雾霭在山岭中飘荡,为庐山涂上了浓浓的黛色。匡庐:庐山。这两句是对庐山景物的整体把握。
移家未住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这两句是说:我搬家可惜没有搬到庐山中的屏风叠,只好骑着驴远路赶来观赏庐山香炉峰。屏风叠:地名,位于庐山中。唐李白《赠王判官时馀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这两句是说:江上戴乌帽渡水者不知是哪位隐士,山岩间穿白衣的高士在采摘松籽。乌帽:黑帽,古代贵者常戴,隋唐后多为庶民、隐者之帽。白衣:指隐居之人。
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这两句是说:很早以前山崖上刻下的诗句记录了岁月的痕迹,这些字已经被岁月的风雨所剥蚀,想要阅读,还得用手擦去字迹表面的土和草。磨崖:磨平山崖石壁镌刻文字。漫灭:被磨灭,模糊难辨。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记有:"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这是一首记游的诗歌。诗人首先对庐山进行整体的描述:山峰连绵,重重叠叠,直耸入云,山间云雾缭绕,云烟满目。其次诗人写自己的行踪。颔联诗人用"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写远观所见,虽没有正面写香炉峰的景色,但通过"乌帽"、"白衣"的点缀写出了香炉峰之精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诗作最后两句:"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点出香炉峰历时之久远,山间石上的题字更增添了庐山的文化内涵。此诗写景并没有正面写山间景物,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了山的精神。
上一篇:《霜中望月,怅然兴怀》赏析 作者:唐伯虎
下一篇:《赠寿》赏析 作者: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