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心冷隐退与青田知县的“热心”造访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2 属于:刘基
  •   〇刘基心冷隐退与青田知县的"热心"造访

      这些靠感觉出来的气息,作为敏感人群的知识分子本来就比一般人要强多了,更何况刘基是文人中的精英了。事实上在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明初大封功臣时,刘基的受封待遇就不高,他是弘文馆学士,兼任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被封为诚意伯,俸禄240石。而相比之下,一样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的李善长却被封为公,公的级别自然在伯两等之上,且李善长的俸禄是4 000石,几乎是20倍于刘基的俸禄。刘基当然会有自知之明,这也许是李彬事件,也许是他与朱元璋关于宰相人选的那一番谈话,得罪了李善长为首的淮右集团,他们在皇帝面前竭力诋毁自己。刘基为人比较低调,通常遇到这样的境况,就选择归隐乡里。洪武四年春他写了一份辞呈,请求皇帝批准他告老还乡。奇怪的是皇帝朱元璋居然又同意了,这至少说明自己的直觉还是对的,隐退自保应该说是一种最佳的选择了。

      可事实上这回刘基又想错了,或者说他帮别人算了一辈子,却没有算到自己晚年的境遇。当他十分低调地在青田老家准备颐养天年,不问朝廷是非之时,却突然遭人陷害。

      刘基自从归隐老家后,格外谨慎地处理自己周围的一切关系。皇帝朱元璋有什么天象方面的问题要问,就写好专门的书信叫人送到青田的刘家,刘基一条条地详细解答。不过此时他的心里还是惦念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于是就借着回答天象问题的机会,经常在给朱元璋的回信中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凡是霜雪之后,一定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现在大明国威已建立起来了,眼下应该是以宽仁来治理天下啊!"在信上是这般表达,但在行动上他却极端低调、谨慎。每日粗茶淡饭,喝酒下棋,从不以功自居,也不再过问国事。可即便如此,或许是他给朱元璋回信中的借题发挥所招惹的,或许是朱皇帝本身疑心病太重了,于是出现了青田知县多次想要拜见他的"怪事",但都被刘基婉言谢绝了。

      有一天晚上很晚了,刘基正在家中洗脚,听说有一个乡野村夫来刘家要拜见刘老先生。听说是"乡野村夫",刘基未加思索地叫人将他引入自家的茅屋里去,真诚地招待他。"乡野村夫"大受感动,如实相告:自己就是青田知县某某某。刘基一听到来访者真实身份是朝廷命官青田知县,顿时就连滚带爬,跪地直呼:"小民刘基叩拜知县大老爷!"

      送走青田知县后,恐惧之心久久不能平静的刘基更加谨慎了,一直不见外人。可即使这样,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别人的暗害。

      那么,究竟是谁害死了"大神人"刘基刘伯?说来可能大家都不敢相信,他就是淮右集团骨干主将、被刘基称为"小犊"的胡惟庸。胡惟庸?他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能量来害死皇帝朱元璋的军师?

      要想说明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要从明朝第一任宰相李善长"内退"前后大明中书省宰相人士变动说起。

      洪武皇帝与李善长为首的淮右集团之间的矛盾升级前文已述,自从秉公处理李彬案、得罪淮右集团后,刘基与皇帝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整体上都不怎么样,弄到后来连刘基回家了都不得安宁;这里边当然有刘基的误测天机、误判时势人事等因素,但更为主要的是由于皇帝朱元璋的极度猜忌和李善长为首的淮右集团的"捣糊",前者无须赘言。后者即淮右集团的"捣糊"对于极度精明的洪武皇帝来说,难道真的没有一点觉察出来吗?也不见得!自洪武三年杨宪被杀后,皇帝朱元璋似乎也逐渐看出了一些名堂,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李善长及其中书省宰相府的不满与疏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