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勒山大战九部联军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5 属于:努尔哈赤
  •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胜利,影响着海西女真内部相互关系,及其同建州的军政关系。这种复杂的矛盾,在运用政治、通使、联姻等手段无法解决时,便诉诸于武力,爆发了古勒山之战。

       古勒山之战的爆发,并不是偶然的。建州、哈达、叶赫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古勒山之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时,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诸兄弟俱已死,只有其长兄 扈尔干之子歹商(戴善)同他角立争局,且叔侄不和,势同水火。孟格布禄亲叶赫,而歹商亲建州。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欲图哈达,其障碍是歹商,歹商则依附 建州努尔哈赤。于是,叶赫二贝勒将矛头指向努尔哈赤,企图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既削弱建州,又顺服哈达。所以,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便以弹石投向建州的 努尔哈赤。

      万历十九年(1591)正月,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遣使宣尔当阿和摆斯汉至费阿拉,对努尔哈赤道:

      乌喇、哈达、叶赫、辉发、满洲,言语相通,势同一国,岂有五主分建之理?今所有国土,尔多我寡,盍将额尔敏、扎库木二地,以一与我!

      努尔哈赤回答道:

      我乃满洲,尔乃扈伦;尔国虽大,我岂肯取?我国即广,尔岂得分?且土地非比,岂可割裂分给?尔等皆执政之臣,不能各谏尔主,奈何靦颜来告耶!(《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2卷)

      说毕,令叶赫使臣返回。

      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碰了钉子之后,仍不甘心,他召集叶赫、哈达、辉发三部贝勒会议,决定各部同时遣使至建州。努尔哈赤在费阿拉客厅里宴请三部使臣。酒席间,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使臣图尔德,同努尔哈赤展开一场激烈的舌战。

      图尔德曰:"我主有言,欲相告,恐触怒见责,奈何?"

      努尔哈赤曰:"尔不过述尔主之言耳!所言善,吾听之;如出恶言,吾亦遣人于汝主前,以恶言报之。吾岂尔责乎!"

      图尔德曰:"我主云:‘欲分尔地,尔不与;欲令尔归附,尔又不从。倘两国兴兵,我能入尔境,尔安能蹈我地耶!’"

      努尔哈赤闻听这番政治讹诈之后,勃然震怒,举刀断案,道:

       尔叶赫诸舅,何尝亲临阵前,马首相交,破胄裂甲,经一大战耶!昔哈达国孟格布禄、戴善,自相扰乱,故尔等得以掩袭之。何视我若彼之易也?况尔地岂尽设关 隘,吾视蹈尔地如入无人境,昼即不来,夜亦可往,尔其奈我何?昔吾以先人之故,问罪于明,明归我丧,遗我敕书、马匹,寻又授我左都督敕书,已而又赍将 军大敕,岁输金币。汝父见杀于明,曾未得收其骸骨。徒肆大言于我,何为也?(《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2卷)

      会后,努尔哈赤写出回帖,遣官送交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纳林布禄对努尔哈赤,既不能用联姻手段笼络,又不能以政治讹诈压服,便只有诉诸武力。但是,狡猾的纳林布禄先放一把小火对建州进行试探。

       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叶赫纠合哈达、乌拉、辉发四部兵马,劫建州户布察寨。努尔哈赤闻讯后率兵往追,直抵哈达部富尔佳齐寨。建州兵与哈达兵在 富尔佳齐相遇。努尔哈赤令步骑前行,独身殿后,以诱敌入伏。这时追兵突至,前一人举刀猛扑,努尔哈赤回身扣弦,射中马腹,敌骑遁去;另三个联骑举刀冲来。 当努尔哈赤坐骑惊跃几乎坠地之际,"三骑挥刀来犯,安费扬古截击,尽斩之"(《清史稿·安费扬古传》第225卷)!努尔哈赤赖右脚扳鞍得以复乘,并急发一 矢,孟格布禄坐骑中箭倒地。他的仆从把自己的马让给主人,主仆骑从逃回。努尔哈赤化险为夷后。率马兵三人,步兵二十人迎敌,杀敌兵十二人,获甲六副、马十 八匹,胜利而归。这场富尔佳齐战斗,吹响了古勒山大战的螺号。

      九月,以叶赫贝勒布斋、纳林布禄为首,纠集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贝勒 满泰之弟布占泰、辉发贝勒拜音达里四部,长白山朱舍里、讷殷二部,蒙古科尔沁、锡伯、卦尔察三部,共九部,结成联盟,合兵三万,分作三路,向建州费阿拉, 摇山震岳而来。叶赫贝勒没有从对建州政治失算和军事受挫中汲取教训,想以九部联军的强大兵力,制服建州,实现其称雄女真的目的。由叶赫贝勒统率的九部联 军,自青龙山西麓三道关即扎喀关东进。入夜,到浑河北岸,举火煮饭,火密如星。建州探骑武理堪驰报:敌军饭罢起行,夜渡沙济岭,向古勒山而来,拂晓将要压 境。

      态势虽然极为严重,但时势对努尔哈赤颇为有利。因为明廷以朝鲜事忙于议和、班师,而叶赫、哈达又屡遭重创,元气未复。他充分利用 时机和地形,做好迎敌准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孙子兵法·地形篇》),努尔哈赤根据地形险隘,进行了军事部署:在敌兵来路上,道旁埋伏精兵;在高 阳崖岭上,安放滚木礌石;在沿河峡路上,设置横木障碍。布置就绪后,待天明率军出战。努尔哈赤就寝酣睡,他的妻子富察氏把他推醒,问道:"尔方寸乱耶,惧 耶?九国兵来攻,岂酣寝时耶?"努尔哈赤答道:

      人有所惧,虽寝,不成寐;我果惧,安能酣寝?前闻叶赫兵三路来侵,因无期,时以为念。既至,吾心安矣。吾若有负于叶赫,天必厌之,安得不惧?今我顺天命,安疆土,彼不我悦,纠九国之兵,以害无咎之人,知天必不祐也!(《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2卷)

       努尔哈赤说完之后,安寝如故。不难看出,沉着是努尔哈赤身临险境的一项宝贵的修养。他说"天"不佑海西而佑建州,自然是个天命主义者。如果抛弃"天命" 的外壳,那么沉着的内核却蕴含着对形势的观察、敌我的分析、军力的计算、胜负的判断。这使他深信:即将降临的古勒山恶战对建州可能是喜剧,而对海西必定是 悲剧。

      第二天拂晓,用完早饭,努尔哈赤率领诸王大臣祭堂子,拜祝曰:"皇天后土,上下神祇,努尔哈赤与叶赫,本无衅端,守境安居,彼 来构怨,纠合兵众,侵凌无辜,天其鉴之。"又拜祝曰:"愿敌人垂首,我军奋扬,人不遗鞭,马无颠踬(zhì,被东西绊倒),惟祈默佑,助我戎行!"(《清 太祖高皇帝实录》第2卷)他在借助天神的威灵,发布檄文,鼓舞士气,统率兵马出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