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故事:1.“慎”字当头,躬身入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27 属于:曾国藩
  •   曾国藩说,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吾辈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这就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谈到自己 为什么能够有所作为时,曾国藩自己也说:真正的圣人君子的行为准则,在于忠诚,并且以忠诚去倡导天下的人们。世道之所以变乱,是因为上上下下心中充满了物 欲,奸邪虚伪的人为各自的利益互相争斗,给社会带来危害。当灾难来临,他们四处逃避,甚至都不肯出哪怕一丝一毫的力气来为拯救天下做点事情。于是那些忠诚 的人站出来改变这些坏的现象,克制自己的欲望去关心他人,提倡忠诚,反对邪恶。挺身承担各种困难,并不要求别人一起来担当这个困难。于是人人都仿效他们的 行为,都把苟活看作是羞耻的事情,躲避是可耻的行为。我们的君子们之所以能够鼓舞众人,历经九年而平定大乱,除了他们的忠诚又是什么原因呢?像这样的"忠 诚",没有一种躬身入局的精神是不可能的。

      曾国藩对躬行践履最为执著,他提出的"躬身入局"就是不当旁观者,不当看客!而是要从自己做起,虚心实做,则近于成功。

       为此,他主张"言不妄发"。他说,"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 诫。弟能惩此二者,而不能勤奋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故又在乎振奋精神,力求有恒,以改我之旧辙,而振家之业基。

      曾国藩要 "法桃李之不言",主张"虚心实做",倡导躬行,自然就反对讲资格,问样子。他说,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防彼碍之 弊。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

       梦荪在《曾文正公学案》中认为,曾国藩品德、事业、学问上的成就,所以光辉千古,在于他品性的强毅和谦谨。他说:"曾国藩作为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品德修 养和事业学问都取得巨大成就,可以称得上光耀宇宙,即使是妇人小孩也钦佩他。他是如何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呢?我曾读过他遗留下的集子,反复研读,才找到他 的成功所在,全都是从他品性的强毅、谦谨而来。正是因为他有坚强的毅力,所以才不断勉励自己去追赶前人的脚步;独来独往,自成一套,以免庸俗。即使碰到人 世间比较艰苦的境地,也丝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即使遇到千难百折,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坚贞的人怀有必胜的信念,因此不为外界的疑惑而迷惘;虚妄的人必然 不自信,这一点古人确实说得不错。正是因为他谦虚谨慎,所以总认为事情没有止尽,因此不敢恃才自傲。待人接物,小心翼翼,决不敢有所怠慢。处理公务,事 业,唯恐有所疏忽。因为事情变化莫测,推断有可能出现失误,所以经常思考并且广泛地征求他人意见;又因为国家公务千头万绪,怕自己的才能和力量难以胜任, 所以举荐贤能共同图议。他的学问之所以突飞猛进,道德情操之所以高尚,功绩文章之所以光耀寰宇,确实是因为日就月将,有本有源的结果。"

       龙梦荪所举的强毅谦虚,薛福成曾说曾国藩宏毅,虽然二者措辞略有不同,但大体上是一致的,相差不多。只不过薛福成是单就事业功绩来说的,龙梦荪兼谈了曾 国藩的道德学问,功业文章,二者在意趣方面又有不同。曾国藩之所以强毅谦谨,自然是因为禀性倔强,不愿自甘于颓废消沉。

      曾国藩说:人 当自强。但是否如沅弟(曾国荃)所说自强者总能胜人一筹,我大不以为然。至于说到一个人的强大,在我看来,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情况。曾子的 "自反而缩",也就是孟子将仁义和谦虚集于一身的强大,这种强大与孔子告知弟子仲由的强大,大概可以久长。另一种强大是斗智斗力,这种强大就是逞强或逞 能,有因逞强而大兴的,也有因逞能而大败的,如古代的李斯曹操董卓杨素,这些人的智力可以说都是横绝一世的,但是他们的失败祸害也非同寻常。近世如 陆、何、肃、陈等人都是我们所知道的自封的英雄,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得以保其终身的。所以,我们在自我修养上求强是可以的,但在逞能斗狠上求强就不行了。 由此看来,那些喜欢布施于人的人,就像那些喜欢逞强斗能的人一样,他到底强大还是不强大都是一件尚未可知的事情。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也是君子不屑一顾的处 世方式。

      曾国藩认为逞强斗狠,说到底就是要获得对他人的超越感和优越感,从而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服从或尊敬。然而这种优越感的获 得往往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在某一时间、某一场合或某一范围内你确实征服了他人,但在另一时间、另一场合或另一范围内你又征服不了他人,那么你所 激起的反抗也就越广大。最后你就把自己陷入一个孤立的境地,结果你发现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难。所以逞强斗狠终归会失败。

      然而如果一个 人在自修处求强呢?此时你追求的不再是对他人的优越,而是自我超越,当然也就不会形成对他人的威胁或者伤害,也就不会存在征服与反抗的持久矛盾,因为你所 要征服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在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所有的反抗来自于你的内部,是旧我对新我的反抗;这一反抗有时会刺激你更坚决更强烈地征服 自我。由此,恶行得以消除,善举得以光大,你就在这征服与反抗中不断前行。到一定时候你就因为自修而完善和强大,这种强大就是曾子、孟子和孔子告知仲由的 强大。是君子所要尽力珍惜、保持和追求的。

      曾国藩为官语录: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弟切戒之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