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故事:8.假拙诚,真世故
曾国藩认识到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尤其不能不承认现实。社会就是那样浑糟糟,"不痛不痒、不黑不白、牢不可破之习"已经三四十年了,个人怎么能改变呢!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曾国藩心中的秤未尝不能称量是非,但这是非之见一出,就难免要评头品足,自然会招惹新的是非。所以,曾国藩的"治心经"里有"治口" 的话,即是防止祸从口出。他对"立"与"达"的诠释颇得内方外圆的谋略之要领。立世站得住,即有自己的真本领,达世方法、手段,是过程,因此要圆通。
经过曾国藩的调整,他的处境就真的好转了。他自己也说:我往年为官,"与官场中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
但是,世故、圆通,不能走向机巧、圆滑,曾国藩认为人一旦如此,也就不能指望有什么作为了。他还举唐代的李林甫与明代的严嵩两人为例,说二人为臣,"侍君不以忠,但以巧",虽然个人暂时有荣华富贵,但对国家贻误甚大。
不老于世故的人,办事就单纯,就清廉,人做的就纯正。胡林翼律己甚严,于宗族戚党不稍假借。在黄州时,族人某来谒,招待他吃喝数月。一日,辞赴前敌。胡 问其故,答以营官某奉调,银钱所荐与偕行。胡勃然,面谕营官曰:"吾有族戚,力岂不能庇之。尔辈藉以结纳,风气一开,伊于胡底!姑记过一次以儆。"因自给 族人归资,并通饬各台局营员:用人一事,胥秉至公,不得徇上司同僚情面,滥为汲引,若经访闻,立即参处。
本来下属讨好上司安置上司的 家人戚友,是人情世故,但这妨碍公道。因此胡林翼严加训斥。但是,胡林翼荐贤却非常谆笃。左宗棠能够展露他的才华,是从进入湖南巡抚的幕府开始。湖南巡抚 张亮基招纳左宗棠入幕,则是由胡林翼的多次大力举荐,称他"才华品格出类拔萃,忠正刚直,秉性诚实,忠肝义胆,和当时世俗风尚大不相同。胸中装有古今地理 兵法,本朝典章,深有造诣,精通时事。"张亮基采纳了胡林翼的话,对左宗棠以礼相待,言听计从。不久,张任湖广总督,仍把左宗棠招入幕府。后来调到山东巡 抚任上,左宗棠才辞别而去。又进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中,声望日高,连朝廷都很看重他。而骆秉章知道左宗棠,也是由于他辅佐张亮基的显著功效。在这以前胡林 翼还曾经把左宗棠推荐给云贵总督林则徐,正赶上林则徐患病,没有来得及聘请他。后来林则徐路过湖南时,把左宗棠请到船上,谈论通宵,称赞左是不凡之才。胡 林翼举荐贤才的真诚勤恳,在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假若没有胡林翼,左宗棠也可能以在山林中隐逸而终其生。不世故,并不意味着办事不讲一点策略,自私自利,不 关心他人的冷暖。
曾国藩关心属下,有时也讲点儿小"策略"。他率淮军剿捻时,刘秉璋、鲍超(春霆)等均为部下勇将。一天,刘秉璋率军 追剿捻军在湖北、河南交界地方,遇到了鲍春霆。当时,各军队在某驻地相会,作为主帅曾国藩本来是应该知道的。但曾国藩故意向刘秉璋问道:"见到鲍春霆了 吗?"刘秉璋回答:"见到了。"曾国藩又问:"穿黄马褂了没有?"说:"没穿。"曾国藩吃惊地说:"为什么没穿呢?"答说:"客人先问主人,有没有黄马褂 子,因为知道没有而改穿了别的服装,不用自己所有的而显示别人所无的,是宾客敬重主人的意思。"曾国藩说:"奖赏战功了吗?"刘答说:"主人景仰客人,有 幸能够一见,互相谦让还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战功可叙。客人因为主人不谈战功,因而也不谈自己的战功,也是客人敬重主人的意思。"曾国藩大笑。就这一事情 可以知道驾驭将帅的方法,虽说是一些细节。
曾国藩很有同情心,而且能够发展到仁爱的境界。他从四川办完考试之事后回到京城,就曾馈赠 金钱给同族亲戚。统领军队之后,曾国藩的弟弟和其友人也曾说他"仁爱有余,威猛不足",咸丰四年五月初一,曾国藩写信给他的弟弟们说:"沅弟说我‘仁爱有 余,威猛不足。’澄弟在这时,也常常提到。最近友人关心我,也都有所谈论,只是我自己本性如此,怎么也威猛不起来。"
曾国藩在给李筱泉的回信中说:"学生法制严格,并非漫无条例,一直以屠伯为老师。要用精细微小的意志,施行威猛严厉的事情,希望对死的人,没有惭愧遗憾,对于活着的,做到警示作用,然后才能心安。"可以知道曾国藩并非冷酷无情的人。
因为曾国藩反对世故太深,因此一贯主张"拙诚",不可以太精明处世,为此,他常常告诫他的好友。
曾国藩在给陈岱云的信中说:"外官的复杂情况,超过十倍的京官。大约是佩韦多休,佩弦多咎,阁下特别要注意。俗话说:‘看透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愿阁下像未雕琢的玉那样浑含不清,不要像水晶那样光明剔透,那么就可以保全自己而没有闪失。"
在给丁雨生的回信中也说过:"阁下志向宏大识见正确,不难赶上古人。但愿你在大家都醉了而你独醒的时候,仍然以‘浑’字表现出来;在效果迟迟体现不出来 的时候,更要以‘耐’字要求自己。那么,人们都感到这样很好,而对于自己来说可以养德养身,两方面都有好处。"这里说的是从政者除了应当具有忍耐的态度以 外,有时要有含浑的态度。
曾国藩在给地方官吴竹庄的回信中说:"阁下往年的短处在于尖语快论,机锋四出,这是最容易招致诽谤的了。现 在你的地位声望一天比一天高,更需要尊重贤人容纳众人,取长舍短,在公开的场合表扬善行,而在私下里检讨自己的过失,这样就可以使人佩服你的英明,而感激 你的宽厚。"
曾国藩认为,"凡是要办成一件大事,必然会有许多困难和波折。我们总要以诚心去办,虚心对待。心诚就会专心致志而信心足,千难万险也不改变我们的态度,终有顺理成章的那一天。谦虚谨慎的去做就不用客气,不夹杂私心杂念,最终可以使人们都谅解。"
在给陈舫仙的信中,曾国藩又说:"阁下的一封信而使两个人失去了官职,往后恐怕会被众人嫉妒,望您务必加倍小心,用勤、廉、谦三个字作为自己的信条。勤 劳,自己也不要去说,廉洁自己也不要去表白,谦虚要表现出真诚朴实的气度,这样才不会犯人忌,也就是明哲保身的办法。"
曾国藩语录精粹
兄自问近年得力惟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已、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 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吾 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工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词:此皆圆融能达工夫。至 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常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
——同治六年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