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和林黛玉谁比较漂亮?薛宝钗有哪些诗?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5-25 属于:历史故事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又被称为《金陵十二钗》。之所以又叫《金陵十二钗》,是因为这本书中有十二个各有千秋,又各个都是上品的美人。其中薛宝钗林黛玉两人,并未十二钗之首。能在本就极为少见的女子中,居于首位,两人的容貌定是一等一的国色。但是若是硬要在两人之间分出个一二来,那么谁会是最漂亮的那一个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二人的外貌的。

  曹雪芹写薛宝钗,明明白白,摊在人面前。第四回说薛宝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第五回"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第8回宝玉到梨香院看宝钗,他眼中的宝钗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第二十八回"雪白一段酥臂","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第三十回宝玉说宝钗:"怪不得他们那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曹雪芹所作的这些描写,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字"丰",一字"美",还特别点出妩媚风流。薛宝钗的相貌,应该说是当时时人都喜欢的,长相姿容合乎当时世俗社会的审美标准。美丽健康,充满活力,又自然带着一股封建淑女的风范。

  而对林黛玉的描写呢?曹雪芹并没有单刀直入,直白的将林黛玉的相貌直白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反而是通过各个侧面,让人感受到黛玉之美。《红楼梦》的开篇写降珠仙草"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以仙草之身变作人形。"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而林黛玉便是绛珠仙草的转世,那么自然也就带有一种自然仙气。清雅秀丽,不似凡人,黛玉"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便就此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映像。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就像宝玉所说的,这是一个"神仙似的妹妹"。黛玉初进贾府,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无论是开篇讲诉前世绛珠仙草化为人形的清秀非凡之美,还是凤姐说的"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又或是贾宝玉口中"神仙似的妹妹"。这些形容都在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林黛玉长的超凡脱俗,气质不似世俗之人。这是一位空灵似仙的姐姐,美得已不似凡人。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美是两个背对而驰的极端,薛宝钗代表的是世俗的美,林黛玉则是脱俗的美。不仅如此,两人的性格也是背对的。薛宝钗是封建礼教的信仰者,林黛玉则是渴望冲破礼教束缚之人。两个人相差甚远,又各有特色,也就不难怪有人希望"钗黛合一",互补之下,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样的两个人实在很难分出胜负,只看个人喜好了!

  "蘅芜君"薛宝钗

  凝晖钟瑞--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海棠诗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螃蟹诗--蘅芜君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柳絮词--蘅芜君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