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7-07-26 属于:唐朝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时期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这次叛乱造成了极大破坏,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禄山是营州的胡人,后来逃到唐朝。史思明从小和安禄山一起长大,两人情同手足。安禄山和史思明长大后都在唐朝的边防军中任职。一次,安禄山奉命带兵出击敌人,结果由于轻敌冒进,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按照军法应当被处死。安禄山在临刑之前高喊:“敌人还没有被消灭,为什么要杀禄山?”军队统帅张守 因为安禄山骁勇善战,不想杀他,就把安禄山的案件报请唐玄宗李隆基决定。

安史之乱
日期: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地点:中国北方结果:唐朝获胜,但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参战方唐朝大燕
指挥官和领导者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杨国忠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
兵力兵力前期150,000 后期280,000150,000
伤亡与损失不明不明

李隆基爱惜安禄山的才华,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下令免除了安禄山的死罪。

史思明曾经因为欠了官府的钱,逃到奚族的统治地区躲避官司。奚族的边防士兵抓获了史思明,以为他是奸细,要杀他。史思明谎称自己是唐朝派来同奚族和亲的使臣,还威胁说如果自己被杀了,唐朝的军队就会来屠灭奚族。奚族士兵相信了史思明的话,就把史思明送到奚王那里去。史思明见到奚王后极不礼貌,奚王虽然很生气,但因为害怕唐朝,不敢杀史思明,反而对史思明礼遇有加。史思明回去的时候奚王还派100多人跟随史思明到唐朝,表示奚族和唐朝和好。史思明对奚王说:“大王派的人虽然多,可我看他们的才华都不足以见皇帝。我听说您手下有名将琐高,为什么不派他入朝。”奚王于是派琐高带300人和史思明一起入朝。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到了唐朝边关后,史思明又对唐朝的边防将领说:“琐高带兵声称是要入朝,实际上是要偷袭边关,要先下手为强。”唐朝的边防将领听信了史思明的话,带兵偷袭琐高,将琐高手下300人全部活埋,并把琐高关进监狱。史思明因功被升为将军。 靠着屠杀少数民族,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官越做越大,最后当上了统领唐朝河北边防的将领,安禄山还被封为节度使。唐玄宗统治晚期,重用奸臣杨国忠,政治腐败,同时唐朝的统治措施出现失误。唐朝为加强边防,在边境设置了10个节度使,节度使不但可以管理军队,还可以管理民政、财政。同时唐朝又把重兵放到边境。当时,唐朝军队共有57万,其中边防军就占了49万。

安禄山担任节度使,掌握大权,手下兵力雄厚。他见唐朝京畿一带兵力空虚,可以乘虚而入,就以讨伐奸臣杨国忠为名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安禄山起兵之后横扫河北,河北各郡县望风而降,叛军直逼洛阳。唐朝此时在洛阳一带没有什么军队,只好派大将封常青临时招募6万军队抵挡安禄山。这6万士兵没经过什么训练,根本不是安禄山狼之师的对手,一触即溃,洛阳也被占领,封常青和陕州守将高仙芝共同退守潼关。唐玄宗李隆基听信监军宦官的谗言,将封常青和高仙芝杀害,另派大将歌舒翰前往潼关统兵作战。由于叛军一路烧杀抢劫,各地纷纷起兵反抗叛军。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与弟弟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首先起兵,河北各郡县纷纷响应,几天时间就集结了20万军队。唐朝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部出击河北,屡战屡胜。在河北的各路唐军将安禄山的退路切断,此时形势对唐朝极为有利,安禄山甚至想放弃洛阳逃跑。可宰相杨国忠猜忌潼关守将歌舒翰,拒绝了歌舒翰坚守潼关的建议,怂恿唐玄宗下令歌舒翰出击。潼关唐军当时虽然有20万人,但大都是新兵,没有经过良好的训练,贸然出击的结果是唐军全军覆没,歌舒翰被俘。潼关失守使长安无险可守,唐玄宗被迫放弃长安逃往四川。途中愤怒的士兵发动兵变,处死了祸国殃民的宰相杨国忠,逼唐玄宗将杨贵妃赐死。太子李亨没有随唐玄宗去四川,而是到了宁夏灵武。李亨了在灵武登基称帝,自称唐肃宗。

叛军的兵力这时被唐朝名将张巡所牵制。张巡指挥军队先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在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叛军激战600多天。叛军进攻雍丘、睢阳的军队前后达数十万人,而张巡手下只有6000唐军。张巡智勇兼备,指挥唐军顽强抵抗,屡战屡胜,共消灭叛军14万人。虽然张巡最后英勇战死,但为唐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唐朝各路军队纷纷到达灵武,回纥等少数民族也派兵增援,形势开始有利于唐朝。而叛军那面却内乱不断。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史思明杀死了安庆绪,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又杀死了史思明。但因为叛军实力强大,唐军和叛军的战争一共持续了7 年时间,最后唐朝靠回纥骑兵的帮助才平定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人口从5000多万人减少到只剩1700万人,唐朝的全盛局面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