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药

属于::唐朝

李百药(564年—648年),字重规,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隋唐时期大臣、史学家人,隋朝内史令李德林之子。

博学好文,初仕隋朝,拜太子舍人,辅佐太子杨勇隋炀帝即位,贬为桂州司,迁建安郡丞,卷入农民起义。武德年间,归顺唐朝,流放泾州。贞观二年,征为中书舍人,参与修订五礼律令,迁礼部侍郎,转太子右庶子,辅佐太子李承乾。人品耿直,直言上谏,作《封建论》。撰写《北齐书》。以修史之功,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转宗正卿,封安平县公。

贞观二十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谥号康公,归葬于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安平县志》)。

李百药

人物生平

李百药(564--648),字重规,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唐朝大臣、史学家。

少有才名

父亲李德林,字公辅,北齐中书侍郎,参与国史修撰,编成《齐史》27卷。入隋为官,累拜内史令,封安平县公,奉诏续修《齐史》,未成而卒。

北齐河清三年,李百药生于仕宦家庭。自幼身体多病,祖母以“百药”为名。自幼受到家庭影响,好学博闻,富于独立见解,七岁能做文章。

有一次,父亲的朋友陆乂、马元熙来家作客,谈诗论文。客人读陈朝著名学者徐陵文章,对“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颇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李百药应声答道:《左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鄅国在琅邪开阳县。客人听后大为惊叹。

初仕隋朝

隋文帝开皇初年,以父荫,拜东宫通事舍人,进入仕途,迁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成为陪伴太子杨勇的学者。年少有才,招来嫉妒和诽谤,为了避祸,称病辞官。

开皇十二年(592年),父亲去世后,袭爵安平县公。左仆射越国公杨素、吏部尚书弘非常看重李百药。于是,推荐李百药为礼部员外郎,太子杨泳以为东宫学士。从此,李百药发挥自己的才学,奉诏参与修《五礼》,定律令,撰写《阴阳书》,作奏议文表。然而,正当李百药积极施展才能抱负之时,不知不觉卷入隋朝皇室内部最高统治层的争斗中,成了宫廷斗争的受害者。原来,隋文帝第二子晋王杨广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对于皇兄杨勇的太子之位早存觊觎之心,趁着出镇扬州大都督之机,四处招揽人才,培植个人势力。曾召李百药为幕僚,被李百药称病推辞。于是,杨广对其怀恨在心。

仁寿四年(604),隋文帝去世。已谋得太子之位的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百药受到排挤,官运蹇滞,被贬出京城,为桂州(今广西桂林)司马。后来,罢州置郡,百药的司马一职也被免去,于是回归乡里。大业五年(609),百药出任鲁郡(治所在今东曲阜)临泗府越骑校尉,大业九年(613),戍守会稽(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十一年(615),又授建安(治所在今福建建瓯)郡丞。

卷入民乱

这时,隋末农民起义如火荼地兴起。李百药前往建安的路途经过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时,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于江都,导致隋朝统治机构陷入混乱。所以,李百药没能到达建安郡就职,被迫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先后跟随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杜伏威占有江南地区的同时,北方地区的李唐王朝势力浩大。唐高祖李渊派使者招抚杜伏威时,李百药力劝杜伏威归唐。杜伏威听从他的建议,亲自前往京城长安,命部将辅公祏与李百药留守。但是,杜伏威途中犹豫后悔,遂写信密令辅公祏杀死李百药。幸亏杜伏威养子王雄诞极力保护,李百药得免于死。随后,辅公祏起兵反唐,以李百药为吏部侍郎。于是,有人告密李渊“李百药与辅公祏同反”,导致李渊大怒。平定辅公祏后,李渊准备治李百药之罪,恰好发现杜伏威令辅公祏杀李百药的密信,证明李百药并非反贼同党。李渊怒气稍平,以反唐罪名,将李百药流放泾州(今甘肃泾川北)。终武德之世,李百药始终未获任用。李百药过往经历坎坷,几经贬官,数遭谮害,死里丧生。生活阅历丰富,积累政治经验。

效力大唐

唐太宗即位后,十分看重李百药的才名。贞观元年(627),召为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男。贞观二年,除礼部侍郎,参与修撰《五礼》及律令,撰写北齐史书。贞观四年(630),迁太子右庶子,辅佐皇太子李承乾。起初太子对学习经籍颇有兴趣,后来耽于享乐,嬉戏过度。。于是百药便作《赞道赋》一文,对李承乾漫游无度的行为数有匡正。唐太宗见到此赋,非常赞赏,对李百药说:我在东宫见到你献的赋,以历来储君成败之事告诫太子,很是精辟切实。我选你辅佐太子,非常称职,希望能善始善终。赐给李百药彩绢五百段。

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封建,为唐太宗所采纳。贞观十年(636),《北齐书》完封上进,得到嘉奖,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赐物四百段,俄除宗正卿。十一年,《五礼》及律令撰成,进封安平县子。这是李百药一生中最惬意时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官爵显赫,生活安定。对唐太宗尽心竭力,以报知遇之恩。

百药以才学和操行闻名于世,受到各方面名流的敬重。为人沉静寡言,乐于引进青年,提携后进,又不喜聚敛财富,所得俸禄,多散分亲友。百药不但在史学上有突出成就,而且文学上也造诣颇深,著有文章13篇、文集30 卷。除了擅长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尤其擅长五言诗,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通俗易懂,“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可见影响之广。唐太宗晚年曾作《帝京篇》,让也进入晚年的百药以此题另作一篇。文成,唐太宗极为赞叹:“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

贞观末年,因年老执意辞官,回归故里。贞观二十二年(648)二月廿六日,在京师胜业里府第去世,时年八十五。

史书记载

《旧唐书 李百药列传》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安平公德林子也。为童儿时多疾病,祖母赵氏故以百药为名。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开皇初,授东宫通事舍人,迁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或嫉其才而毁之者,乃谢病免去。十九年,追赴仁寿宫,令袭父爵。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雅爱其才,奏授礼部员外郎,皇太子勇又召为东宫学士。诏令修五礼,定律令,撰阴阳书。台内奏议文表,多百药所撰。时炀帝出镇扬州,尝召之,百药辞疾不赴,炀帝大怒,及即位,出为桂州司马。为沈法兴所得,署为掾。其后,罢州置郡,因解职还乡里。大业五年,授鲁郡临泗府步兵校尉。九年,充戍会稽。寻授建安郡丞,行达乌程,属江都难作,复会沈法兴为李子通所破,子通又命为中书侍郎、国子祭酒。及杜伏威攻灭子通,又以百药为行台考功郎中。或有谮之者,伏威囚之,百药著《省躬赋》以致其情,伏威亦知其无罪,乃令复职。伏威既据有江南,高祖遣使招抚,百药劝伏威入朝,伏威从之,遣其行台仆射辅公祏与百药留守,遂诣京师。及渡江至历阳,狐疑中悔,将害百药,乃饮以石灰酒,因大泄痢,而宿病皆除。伏威知百药不死,乃作书与公祏令杀百药,赖伏威养子王雄诞保护获免。公祏反,又授百药吏部侍郎。有谮百药于高祖,云百药初说杜伏威入朝,又与辅公祏同反。高祖大怒。及公祏平,得伏威与公祏令杀百药书,高祖意稍解,遂配流泾州。

唐太宗竟从其议。四年,授太子右庶子。五年,与左庶子于志宁、中允孔颖达、太子舍人陆敦信侍讲于弘教殿。时太子颇留意坟典,然闲燕之后,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以讽焉,辞多不载。太宗见,而遣使谓百药曰:“朕于皇太子处见卿所献赋,悉述古来储贰事以诫太子,甚是典要。朕选卿以辅弼太子,正为此事,大称所委,但须善始令终耳。”因赐彩物五百段。然太子卒不悟而废。十年,以撰《齐史》成,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赐物四百段,俄除宗正卿。十一年,以撰《五礼》及律令成,进爵为子。后数岁,以年老固请致仕,许之。太宗尝制《帝京篇》,命百药并作,上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二十二年卒,年八十五,谥曰康公。

李百药以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沈郁,尤长于五言诗,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性好引进后生,提奖不倦。所得俸禄,多散之亲党。又至性过人,初侍父母丧还乡,徒跣单衣,行数千里,服阕数年,容貌毁悴,为当时所称。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穿池筑山,文酒谈赏,以舒平生之志。有集三十卷,子安期。

子李安期幼聪辩,七岁解属文。初,百药大业末出为桂州司马,行至太湖,遇逆贼,将加白刃,安期跪泣请代父命,贼哀而释之。贞观初,累转符玺郎。预修《晋书》成,除主客员外郎。永徽中,迁中书舍人。又与李义府等于武德殿内修书,再转黄门侍郎。朔中,为司列少常伯,参知军国。有事太山,诏安期为朝觐坛碑文。安期前后三为选部,颇为当时所称。时高宗屡引侍臣,责以不进贤良。众皆莫对,独安期进曰:“臣闻圣帝明王,莫不劳于求贤,逸于任使。设使苦己癯瘠,不能用贤,终亦王化不行。自夏、殷已来,历国数十,皆委贤良,以共致理。且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况今天下至广,非无英彦。但比来公卿有所荐引,即遭嚣谤,以为朋党。沉屈者未申,而在位者已损,所以人思苟免,竞为缄默。若陛下虚己招纳,务于搜访,不忌亲雠,唯能是用,谗毁亦既不入,谁敢不竭忠诚?此皆事由陛下,非臣等所能致也。”高宗深然其言。俄检校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出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咸亨初,卒。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诰。安期孙羲仲,又为中书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