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氏

属于::上古时代

神农别号烈山,对此,史家无异议。“烈山”始见于《国语》和《左传》,比“神农”早出,是神农氏的古称。史书中关于烈山氏的记载稍少, 而其时代也被认为要早于黄帝。烈山氏见于文献, 最早是在春秋时期 。《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 记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 自夏以上祀之 。 ” 《国语·鲁语上》 亦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柱, 能殖百谷百蔬 。 ” 《礼记·祭法》 称之曰“厉山氏” , 并谓:“厉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农, 能殖百谷 。 ” 《汉书·古今人表》 则作列山氏。烈、 厉、 列三字音同而通用, 对此, 学界没有异议。 宝市区和南郊常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清明节和农历七月七举行盛大祭祀纪念活动。

烈山氏

简介

烈山氏(炎帝神农一世):也作厉山氏,就是中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炎帝。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或赤帝。继女娲之后成为天下的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据说,他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宋代《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传说在宝鸡民间和官方流传经久不衰。宝鸡市区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清明节和农历七月七举行盛大祭祀纪念活动。(注意:尝百草的神农氏并非是与黄帝同时期的神农氏,他们是同一氏族而不同时间段的两个人。)

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身体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上古记载

神农别号烈山,对此,史家无异议。“烈山”始见于《国语》和《左传》,比“神农”早出,是神农氏的古称。史书中关于烈山氏的记载稍少, 而其时代也被认为要早于黄帝。烈山氏见于文献, 最早是在春秋时期 。《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 记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 自夏以上祀之 。 ” 《国语·鲁语上》 亦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柱, 能殖百谷百蔬 。 ” 《礼记·祭法》 称之曰“厉山氏” , 并谓:“厉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农, 能殖百谷 。 ” 《汉书·古今人表》 则作列山氏。烈、 厉、 列三字音同而通用, 对此, 学界没有异议。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引《括地志》 :“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 山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 所谓列山氏也, 春秋时为厉国。 ” 唐代后期李吉甫编撰的 《元和郡县志》 卷 21“山南道二”亦曰:“随县, 本汉旧县, 属南阳郡。即随国城也, 历代不改。厉山, 亦名烈山, 在县北一百里 。《礼记》曰厉山氏, 炎帝也, 起于厉山, 故曰厉山氏。 ” 根据以上记载, 关于烈山氏,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其一, 烈山氏是上古帝王; 其二, 烈山氏之子柱( 或名 “农” ) 是农业发明者; 其三, 烈山即厉山, 在今湖北随县。在烈山氏、 神农氏和炎帝三种称谓中, 烈山氏的影响远不如后者, 这是农业在经济中地位的凸显和神农氏被放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