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七娘

同义词:惠利夫人属于::五代十国

惠利夫人俗名莘七娘,五代时人,落籍明溪,生卒年不详。莘七娘少时知文达理,且通医术,后随丈夫征战,转战至明溪雪峰镇(今城关镇)时,丈夫不幸病亡,她寄居该地,陪伴丈夫亡灵。当时,明溪贫困落后,她为民众治病,死后亦葬在明溪。

死后事迹

南宋时,有一位过客在明溪巡检司驿馆借宿,馆边正是七娘葬处,他有感于莘七娘的身世,在墙壁上题道:

妾身本是良家女,幼习女工及书史;

笄年父母常爱怜,遂使良人作鸳侣。

五季乱离多寇盗,良人被命事征讨;

因随奔逐道途间,忽染山气命丧夭。

军令严肃行紧急,良人命没难收拾;

独将骸骨葬明溪,数尺孤坟空寂寂。

屈指经今二百年,四时绝祀长萧然;

未能超脱红尘路,妾心积恨生云烟。

当地百姓中本已流传莘七娘为民治病的传说,又见这首诗,于是集资动工为莘七娘建造一座祠庙。庙宇落成后,明溪人凡遇天灾人祸,特别是生病患疾,都到庙中求拜,朝廷赐“显应”庙号。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朝廷敕封为“惠利夫人”,后来民间对惠利夫人的崇拜逐渐扩展,北向宁化、清流、建宁发展,西南向长汀、连城传播,还流传到江西赣州

传说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路过明溪时曾慕名朝拜惠利夫人庙,并题诗曰:“百万貔豸休扫犬,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妖虏,死愧明溪莘七娘。”表达了作者对莘七娘的崇敬心情以及爱国抗敌的满腔激情。

人物趣事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孔明灯。 还有一种灯叫走灯,在其下部放置点燃的蜡烛,产生热气流驱动纸型叶轮和立轴,立轴上辐射伸出的铁丝带动纸人和纸马转动。走马灯和花灯一类器具,从五代唐宋一直流传下来,其基本原理与热气球,甚至与现代燃气轮机的原理比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