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津

属于::陕西

杨津(469~531年8月2日),字罗汉,(原本的字是延祚,被孝文帝重新赐字),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北魏外戚大臣,洛州刺史杨懿的儿子。

出身弘农杨氏。相貌端谨,颇有器度。十一岁,起家侍御中散,侍奉文明太后,行事恭敬谨慎,得到太后赏识,被赐细绢百匹,迁符玺郎中。后迁长水校尉、直阁将军,出除征虏将军、岐州刺史。

在做岐州刺史期间,杨津躬亲巨细,孜孜不倦。延昌末年,迁右将军、华州刺史。孝昌初年,拜散骑常侍、定州刺史,从定葛荣之乱。永安二年,拜吏部尚书,迁侍中、司空公,永安三年,杨津以本官兼任尚书令、北道大行台、都督、并州刺史。

普泰元年七月,杨津遇害于华阴,时年六十三,杨氏一门几乎全部尔朱氏所灭。 太昌初年,获赠大将军、太傅、雍州刺史,谥号孝穆。

杨津

人物生平

杨津(469~531年),字延祚,北魏孝文帝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北魏大臣,侍中杨播之弟。

他从小端庄谨慎,以器度恢宏被称赞。出身拓跋氏皇室的外戚,十一岁引入后宫,侍奉文明太后,授侍御中散。当时,孝文帝年幼,文明太后临朝执政,杨津曾进入宫内随侍在孝文帝左右。一次他忽然失声大咳,吐了好多血,赶忙藏到衣袖中。太后听到咳声,又没看到什么,问他原因,便以实相告。至此,他因恭敬慎重而被太后赏识,太后赐给他绢一百匹,升为符玺郎中。

杨津生性聪明,言行谨慎,保守机密,很少与亲友接触,且不趋附权贵。因自己处在皇宫禁地,所以不与别人交游,同族和亲朋都很少见到他。司徒冯诞与杨津从小结成朋友,后来见他地位显赫,每次遇上常常退避。冯诞召请他时,也大多以身体不适推辞不去。冯诞十分恼火,所以杨津与他的关系更远了。有人问他:“司徒是你小时候的朋友,为什么见外呢?”杨津答道:“为势要巨家所厚爱,谈何容易?只求保全我现在的情形,也就很满足了。”

后来以振威将军头衔,领监曹奏事令,再迁太子步兵校尉,成为皇帝的亲随。文明太后去世后,北魏孝文帝掌权,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拉拢汉族地主士大夫,巩固政权,便决定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南迁洛阳。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假称“南伐”,领兵二十万南下,任用杨津为都督、征南长史。大军到达悬瓠(今河南汝南县),加授杨津直阁将军,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

景明二年(501),随宣武帝元恪游北亡西山,发生了咸阳王元禧谋反事件。杨津与叛乱无牵连,更受宣武帝信任,因此被拜为左中郎将,后迁为骁骑将军。永平年间,杨津奉调出朝,以征虏将军头衔任岐州(治今陕西凤翔县)刺史。善于治理,对部下官吏治理较严。一旦发现属官贪财行为,便以书信指责劝其认罪,令其改正。政务民事,事必躬亲。即使是民间抢劫偷盗事件,立即认真处理。

杨津出任岐州刺史时,不管大事小事,都亲自处理,终日孜孜不倦。有一个人买了三匹绢,在离城十里的地方被盗贼抢劫。这时,有一个使者骑着赶到,被抢劫的人把盗贼的体貌特征告诉给了他。使者来到州城,将这件事报告给杨津。杨津便发布文告,说有一个人穿着某种颜色的衣服,乘着某种颜色的马,在城东十里的地方被人杀害,不知道姓名。如果家里有人,可赶快认领收尸。有一个老婆婆哭着出来说死者是自己的儿子。于是,杨津派骑兵去追捕,连人带赃一起获得。从此,岐州全境畏惧敬服。至于地方官吏有贪求财货的,杨津不公开张扬他们的罪过,常常用私人书信的方式批评他们。于是,官吏们既感激又发奋,没有再违犯法纪的。因母亲去世,他离职守丧。

延昌末年(515),起为右将军,任华州(治今陕西大荔县)刺史。以前,该州征收税绢时,官府使用的尺子超长,不合标准,多收了百姓的税绢。经办的官吏将多收的绢私分,苦害百姓。杨津到任后,下令用标准尺收绢,并对缴纳优质绢的百姓奖励一杯酒,以示表彰。对缴纳的绢质量差不够尺寸的百姓,不给其喝酒,以示告诫。这样以来,百姓争相缴纳好绢。官府收税工作比以前顺利得多。

北魏孝昌年间,北部军镇动乱,侵犯旧京平城,朝廷便加封杨津为安北将军、北道大都督,不久,转任左卫,加封抚军将军衔。杨津开始接受朝廷命令,率军据守灵丘,而贼兵首领鲜于修礼从博陵攻来,定州形势十分危急。杨津便指挥军队向南奔赴,才到定州城下,没有扎下营垒,而定州的军队刚刚被打败。他认为贼兵乘胜进攻,士气高涨;魏军远道而来,将士疲劳,营垒未结,不可与敌人交战,想指挥军队退入州城,再找机会攻敌。定州刺史元固认为敌兵既然进逼城下,不可以向他们示弱,便关闭城门,不让杨津的军队入城。杨津挥刀要杀死把守城门的,军队才得以入城。敌兵果然晚上攻来,见栅栏内空无一人,然后离去。以后,敌人进攻州城的东面,已进入城外作防御用的土城。刺史关闭小城的东门,城中发生骚乱,杨津率军开门出战,敌兵退却,人心才安定。 

杨津心胸开阔,为官时能够公正对待别人,从不公报私仇。后来他出任定州刺史,又兼任吏部尚书、北道行台。之前,杨津的哥哥杨椿在定州获罪,是因为钜鹿人赵略写举报信所引起的。杨津上任后,赵略全家逃走。杨津便行文劝慰,让他还家。于是全州上下对他都很敬服,远远近近的人都称颂他。

当时,贼兵首领鲜于修礼、杜洛周残酷地抢掠定州境内,州城孤立独存于两支贼兵之间。杨津修理战争器械,加固城墙。又在城中离城墙十步的地方挖掘地道,放置火炉,熔化铁水,偷偷地烧灌围城敌兵。贼兵互相传告说“:不怕利槊坚城,就怕杨公的铁星。”杨津给贼首元洪业等人写信劝谕,并授给他们铁铸书券,许诺给官爵,让他们谋图杀死首领毛普贤。元洪业等人感奋觉悟,回信说准备杀死毛普贤。又说:“贼兵想围攻州城,就是为了得到城内的北人。城中所有的北人必须全部杀死。”杨津认为城内的北人虽然是贼党,然而都在掌握之中,不忍心把全部他们杀死。只是把他们集中在内城,派兵看守。将吏无不被他的仁慈所感动,朝廷开初送来铁券二十枚,委托杨津分发,他根据贼兵首领们的情况,暗中送给他们。鲜于修礼、毛普贤都因此被部下杀死。

永安二年(529),杨津兼任吏部尚书。元颢叛投南朝后又向中原进攻,孝庄帝要亲自讨伐,命杨津为中军大都督。还没有出发,原来流亡于江南的北海王元颢,在梁武帝的支持下领兵北返,攻破洛阳。孝庄帝北逃时杨津未能逃出,在洛阳城中守护皇宫。七月,尔朱荣领兵南下打败了元颢,孝庄帝返回洛阳。杨津向孝庄帝陈情请罪,孝庄帝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将他擢升为司空,加授侍中。

永安三年(530)九月,操纵朝政的尔朱荣由晋阳到洛阳谒见庄帝,孝庄帝与杨津的侄儿杨侃密谋,趁尔朱荣进宫之机,埋伏禁兵杀了尔朱荣和元天穆。

孝庄帝任命杨津以原来的官职兼任尚书令、北道大行台、都督、并州刺史,把讨伐叛乱的尔朱氏余党的重任交给了他。杨津受命后立即赶到邺城,准备从滏口攻入敌人占领区域。但不久之后,尔朱兆等人攻克洛阳,并在二十天后弑杀了孝庄帝。消息传出,相州刺史李神等人商议,想与杨津一起向叛军献出城池,与尔朱兆通好讲和,但杨津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的二儿子杨逸已经任光州刺史,兄长杨椿的儿子杨昱任东道行台,正召集部队,在梁、沛一带防守。杨津想东进与他们会合,与他们一起寻找对付尔朱氏叛军的方法。但当他率领轻骑部队向济州进发,渡过黄河时,尔朱仲远已经攻陷了东郡,因而,他的打算无法实现,只能回到洛阳。

杨津和他的兄弟杨椿,杨播皆有名德。杨播性情刚毅,杨椿、杨津谦虚恭谨,杨家的人互相友爱,缌服同爨,男女百口,从来没有非议之言,所以杨氏一门总共出了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但是因为孝庄帝诛杀尔朱荣时,杨播的儿子杨侃协助了孝庄帝,参与其中的还有杨氏的姻亲城阳王元徽、侍中李彧等人。于是在531年,尔朱世隆便诬告杨氏家族谋反,请朝廷收捕杨氏家族治罪,想要将杨氏一门灭族。当时节闵帝元恭坚决不同意,无奈大权旁落,尔朱氏依然在把持北魏朝政,尔朱世隆屡次上表逼迫,节闵帝逼不得已,只好命令有关部门审查上报。七月初四的深夜,尔朱世隆派兵包围了杨津的府第,与此同时,尔朱天光也派兵至华阴逮了杨椿一家。随后杨家东西两支,不分老少,全部被尔朱氏屠杀得精光,并吞占了他们的家财。尔朱世隆上奏节闵帝:“杨氏确实想反叛,竟敢抗拒前往收捕的官军,现已全部杀掉。”听到这个消息,节闵帝惋叹良久,什么话也没说,朝廷内外闻听此事,无人不感到痛惜、愤怒。

532年,高欢帮助北魏政府消灭了尔朱氏势力,拥立孝武帝元修即位,追赠杨津为使持节、太傅、大将军、都督秦华雍三州诸军事、雍州刺史。 太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被冤杀一年多的杨津等人终于得以安葬在自己的家乡华阴。

杨津的野史解密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