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

属于::秦朝

张若,生卒年不详,秦惠文王时人,战国时期秦国蜀地的地方官。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错、都尉墨灭蜀国,以张若为蜀国守。张若主持修筑成都城和郫城、临邛城。

张若在蜀地三十余年,辅佐了三代蜀侯公子通、蜀侯辉,公孙绾,三代蜀侯都获罪被杀,只有张若居官如故。秦昭襄王杀死公孙绾后,不立蜀侯,专以蜀守张若治蜀。后张若东征楚国,得到巫郡和江南之地,作为秦的黔中郡。

人物生平

张若,生卒年不详,秦惠文王时人,战国时期秦国蜀地的地方官。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马错、都尉墨灭蜀国,以张若为蜀国守。张若主持修筑成都城和郫城、临邛城。

张若在蜀地三十余年,辅佐了三代蜀侯公子通、蜀侯辉,公孙绾,三代蜀侯都获罪被杀,只有张若居官如故。秦昭襄王杀死公孙绾后,不立蜀侯,专以蜀守张若治蜀。后张若东征楚国,得到巫郡和江南之地,作为秦的黔中郡。

主要功绩

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大夫张若、司马错、都尉墨从石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蜀王身死,苴侯被废,蜀太子逃到彭乡(今 彭州)被捉,王子泮( 蜀泮)率部众南逃到 交趾(今越南北部),灭掉了 文郎国,建立起瓯雒国,自称安阳王朝,宣告蜀、苴二国灭亡。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惠文王将蜀降为侯国,以公子通国为蜀侯,任陈庄为蜀相。置巴郡,以张若为蜀国守,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年),蜀相陈庄叛,杀死蜀侯。秦武王元年(前310年),甘茂诛杀陈庄,平息了叛乱。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公子煇因难以管教,被流放蜀国任蜀地郡守,秦武王令:“三年不得返秦! ”秦昭王六年(前301年),公子煇在蜀地起兵叛秦,秦将司马错奉命讨伐叛军。诛杀公子煇及郎中令婴等二十七人,平定了蜀地叛乱。秦昭襄王七年(前300年),复以公孙绾为蜀侯。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蜀守张若因取楚之笮及江南地。疑蜀侯绾反,王复诛之。蜀国号被废除,正式划入秦郡县制体系。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灭蜀以后,蜀地要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后勤基地,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是头等大事。从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开始,蜀守张若就在主持这项工作,前后长达四十年。四川土地肥沃,人口较少,张若就迁移关中居民万余户到蜀中安家, 由于政治和军事需要,在蜀地修筑城池。临邛、成都 、郫三地土地肥沃、地当要冲,临邛故地更有铁矿资源、天然气井,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故秦惠文王于更元十四年(周赧王四年,前311年)十月,派兵平定蜀国叛乱后,派蜀守张若主持修筑三城(一说张仪亦参与修筑事宜),蜀守张若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于秦武王元年(周赧王五年,前310年)九月完工。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城曲缩如龟,成都因此又名"龟化城"。

此外,在郫城和临邛也另建新城,郫城方圆七里,临邛方圆六里,三城合为一体,拱卫蜀中的安全。《华阳国志》载:“成都城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阑,”丝织、冶铁和煮盐是蜀地的经济命脉,张若设立了专管丝织的机构-锦官,后来的锦里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煮盐是张若最头痛的问题,蜀中原本盛产井盐,《论衡》说“西川盐井,泉源深也”,但早在秦国入蜀前,楚国已侵夺清江、伏牛等盐泉。巴国灭亡后,楚军又夺取临江以东诸盐泉,秦国虽得蜀地,可民间缺盐,政局不稳,要实现长治久安,非得拿楚国开刀,夺回盐泉不可。

秦国在三个战略方向上对楚国发动进攻,北路军由名将白起挂帅,出武关,向宛城、叶县、襄阳攻击前进,直逼郢都;另外两路由司马错统一指挥,西路军经大巴山,由巫峡进占西陵,将楚国从长江拦腰斩断;南路军从巴郡经武陵山,攻击黔中、沅江的广大地区,对楚国后方实施深远迂回。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领陇西和巴蜀部队十万分乘大船万余艘,运载大米六百万斛沿涪水顺流而下,出其不意楔入楚国腹心,一举占领巫郡、黔中郡。

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年),令庄蹻攻秦,收复巫、黔中,经沅水,克且兰、夜郎,至滇池,以兵威定三百里沃土。楚国遂趁机收东地兵,复江旁十五邑距秦。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赵在渑池会晤,蔺相如赵国挣足了面子,而秦国稳住了这个强敌,正好全力对付楚国。白起的北路军势如破竹,击败楚军数十万,占领鄢、邓、西陵等地。次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自保。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功受封为武安君。次年,(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前277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黔中郡,在春申君的调解下,秦昭襄王才与楚国结盟休战。

秦国取蜀不过三十年,居然能够屯粮积粟,出动十万大军,可见取蜀的重要意义。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经过充分准备的张若对楚国发动了致命一击,他的目标是夺回被侵占的盐泉。当时,四川盐源、盐边和云南华坪、永胜、宁蒗这片地方被称为“笮”,金沙江对岸的丽江、大姚和姚安一带称为“江南地”,张若浮江而下,夺取了这两个地方,并入早先攻取的黔中郡,《史记》载:“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地为黔中郡。”《史记》载:“秦昭王三十年,使白起伐楚,起定黔中,留其将张若守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周赧王末年,前256年,岁次乙巳)调张若为黔中郡守,蜀守一职交水利专家李冰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