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催新娘”要写诗:状元卢储如何催?
催妆
——卢储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据《仪礼·士昏礼》载,缔结婚姻共有六项礼仪制度,它们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亲迎是缔婚的最后一项礼仪,也惟有此时,才可看到婚礼主角同时出现。
催妆,为亲迎的前奏,在唐代社会里是必不可少的,而观花烛及下障车、却扇诗等都是婚礼过程中的插曲和节目。其中“催妆”、“却扇”在封建贵族文人婚礼中颇为流行。
催妆之俗相传起源于北朝,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引南朝陈江德《聘北道记》称:“迎新妇,夫家百余人挟车,俱呼曰:‘新妇子,催出来!’其声不绝,登车乃止,今之催妆是也。” 可见, 北朝时的催妆是男家亲迎时,在女家门前高声呼叫,催促新娘快些出门登喜车的风俗。
唐人催妆的婚俗即是对北朝时催妆的继承,且在对其的继承中又有所创新,即“催妆诗”的出现。
卢储的《催妆》便是其中之一,其中还有段小故事。
唐宪宗元和年间,诗人李翱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举子卢储准备考进士,于是拿着自己的诗文求见李翱,希望李翱能代为宣扬。
李翱将卢储的诗文放在桌上,被他的大女儿看见。这位姑娘反复看了卢储的诗文后,对侍女说:“按此人的文章,将来必定会考中状元。”
李翱知道后很惊奇,仔细看了诗文发现果然不错,于是让卢储和自己的女儿定了亲。
经过李敖的多方活动,卢储在第二年真的中了状元。
他衣锦荣归,与李翱的女儿完婚时,姑娘在楼上梳妆打扮,迟迟不下楼,于是卢储写这首诗,送上楼去催促,并用“第一仙人”来美誉自己才貌双全的智慧新娘。
故事与诗均传为佳话。
- 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虢州酬辛侍御见赠》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西游记里的成语故事:多用来形容孙悟空
- 海子《四姐妹》原文与赏析
- 信口开河的故事
- 文天祥《过扬子江》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知己知彼的故事
- 重蹈覆辙的故事
- 白居易《三谣朱藤谣》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赏析
- 孟浩然《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人弃我取的故事
-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剧情怎样?
- 岑参《灭胡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古诗原文意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