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语言文化:“小儿锦”是怎样的一种文化
小儿锦是巴音郭楞回族曾经使用的语言,现个别语词仍在民间流行。回族语言是由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转小儿锦语,再转为汉语的。文字也是由阿拉伯文、波斯文转为小儿锦文,再转为汉文的。13世纪初,蒙古西域军在东征灭南宋中,数以百万计的西域亲军在中国南方落户。为了与汉族人民交往交流的方便,学会了汉语用于社会交际,在本民族内部则用本民族语言,这种双语现象大约流行了200年,到明朝年间,由于南方方言太杂,官话难以通行,硬性在我国南方推行北京官话,从而加速了回族由双语转为汉语的进程。
当时回族人学会完全使用汉语后,绝大多数人还不识汉字,为了便于学习汉文和日常记事的通俗需要,使用阿拉伯文字创造了一种辅助性的拼音文字,这种文字近代称“小儿锦语”,这一名称是由“消经”一词而来,原意为将《古兰经》译为汉语而加以消化理解的意思。早在13─14世纪之交,一些流行于中国的波斯文伊斯兰教经典中,在引用阿拉伯原文时都旁注“小儿锦”文字,后来有些伊斯兰教经典,如《卧尔兹》等都有小儿锦语的译本。
清朝民国年间,在民间念过经的回族人日常记事、通信往来时,大多采用这种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一些粗通汉文和刚经过扫盲的回族人,遇到不会写的汉文时,仍使用这种文字代替。
从15世纪初起,回族语音的转换经过了500多年,转用了汉文后,同时发展了本民族的文化,既接受先进的文化知识,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回族虽使用了汉语语文,但在使用中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如回族经堂语的结构词汇,日常生活语汇方面在使用时,仍然保持着小儿锦语起始及发展的一些特殊语汇的表达方法,保持着小儿锦语的痕迹。特别是在回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民族内部的交际中,常夹杂一些阿拉伯和波斯语的语汇,以及直泽不合语法规范的短句式,体现了其民族语言的遗留和回族使用汉语汉文中的一些特点。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