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原生态歌舞是怎样的?有何历史来源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依傍澜沧江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电影《芦笙恋歌》诞生的地方。在这里,生活着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2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着璀璨夺目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多样性、多类型、多风格、多符号、多元素交融共存的民间文学、音乐、歌舞艺术。
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的老达保自然村,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然而这里的拉祜族原生态歌舞,却已经闻名遐迩。老达保村居住着94户446人,全是拉祜族。每当人们走进这个拉祜山寨,就会听到从古朴的干栏式拉祜掌楼房里传出悠扬的芦笙声和拉祜人淳朴的歌声。
在老达保寨,是男人就会吹芦笙、跳芦笙舞,是女人就会跳摆舞。目前,他们所掌握的芦笙舞和摆舞有近100个套路,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记者在老达保采访发现,老达保人的多声部合唱曲调优美动听,歌词丰富多彩,演唱时手持吉他自伴奏、自演唱,用拉祜语生动表现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生产生活情景,加上合唱音乐的旋律和谐、朴实纯真、气势磅礴,显示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05年春节期间,老达保20名拉祜人走出了拉祜山寨,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参与录制“魅力12”《芦笙恋歌》节目,让拉祜人多声部合唱音乐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近年来,澜沧县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到2006年初,经普洱市市级专家委员会审议,有50个项目列入市级名录,其中14个项目进入省级保护名录,包括拉祜族口述文学牡帕密帕、拉祜族芦笙舞、拉祜族芦笙工艺、拉祜族摆舞、南段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拉祜族葫芦节等。拉祜族口述文学《牡帕密帕》还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老达保寨《牡帕密帕》的传承人李扎戈、李扎倮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到2008年1月,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澜沧县拉祜族芦笙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民间舞蹈中。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