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诺鲁孜节”在农村是怎样庆祝的
春分时节,村子里年龄最长的一个老奶奶,身着男式长袍,头戴皮帽,下额贴上一副长长的山羊胡子,手持一节擀面棒,天还未亮便领着一个男童,走家串户,逢门便敲,门一开就先礼后言:“你好,孩子!冬季已去,福瑞的诺鲁孜来临,我带着吉祥而来,祝福你百年吉祥!”主人此时会激动不已,马上喊叫尚在梦中的孩子们:“孩子们!快起床,诺鲁孜老人驾临了!”
孩子们闻讯起床,先接受“诺鲁孜老人”的拥抱亲吻,然后拿出自己舍不得吃存了很久的东西往“诺鲁孜老人”的褡裢里装(大都是些杏干桃脯、沙枣、核桃、梨子、石榴等干鲜果),这时“诺鲁孜节”老人会用手杖击打地面,将整个屋子寻视一遍,然后说:“抓紧砍土曼的把子,春分到,农时不要辜负了。”然后出门去另一家。每出一家,都会带出一群孩子,孩子越聚越多,待老人的“拜年”结束,家家户户的孩子已全部出门了。
孩子们、晨礼归来的大人们把村子塞得满满当当,热闹异常。人们拾来干草干柴点“呼拉”(波斯语,意为篝火),大家围坐在篝火边,乐手们奏响欢快的“夏般迪亚乃”(一种舞蹈形式),诺鲁孜老人领舞(通常情况下每个村的诺鲁孜老人不限于一人)。整村人跳起了舞,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观赏的,也有侃侃而谈的,欢乐中不知不觉天已亮了。
之后,众人商议扶老助弱事宜,确定如何救助的方法步骤,然后分户去办,有的出借种子,有的出借耕牛,为老弱病残人家修复房屋,替种耕地,摊工挖渠,平路修桥,整修涝坝(蓄水池)。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不分你我,齐心协力。到了晚上,大家干累了,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欢歌笑语,一天的劳累荡然无存。而农村的聚宴是在诺鲁孜节结束的那一天,在乡村这顿饭也叫“休歇饭”,这顿由慈善人家出资的宴席里往往会做“阿玛达”手抓饭或“亚玛”(粗玉米做成的一种食物),请全村乡亲享用。毫无例外地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活动,如引“春水”入涝坝、入麦田等等。而其它活动有赛马、刁羊、斗狗、斗羊、“乔杆”(一种马上游戏)、“帕普孜”(陆上曲棍球)、摔跤等。
-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的狼图腾是什么意思
- 哈萨克族民歌简介 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
- 满族饮食 满族的满汉全席有啥历史
- 古代年终奖怎么发?大将军奖金折合人民币10万元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文化简介
- 回族婚姻 回族人最主张什么样的婚姻形式呢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生斋是什么意思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 拉祜族人们是怎样过“库扎”节和“火把节”的
-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的女装有什么特点
- 钟馗是什么神仙?钟馗为何能成为春节时期的门神
- 鄂温克族是怎样对待离婚和再婚的
- 东乡族饮食 东乡族的盖碗茶有什么特色
-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何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汉族节日 汉族清明节历史由来简介
- 彝族的简介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是源于一脉吗
- 塔吉克族宗教 塔吉克族信仰什么宗教